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15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5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12.
伍新木 《中国改革》2007,(12):64-65
2003年,我作为首席专家承担了武汉市政府的重大科研项目《武汉城市圈发展研究》,这一科研成果今年获得武汉市的社科优秀成果奖。我们  相似文献   
13.
资本市场专栏约我写几句话,我拜读了几位大家的大作,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资本市场是第一市场。近几年来,人们已形成一些共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依照这一思维逻辑,顺势提出:资本市场是第一市场。  相似文献   
14.
人类长期从事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破坏了由自然条件决定的自然生产力,并导致了日益严重的自然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而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又不断创造和创新文化、科技和管理等社会生产力。假定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补偿不了自然生产力的下降,则这种发展不可持续。要转变生产方式,使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一起提高,需要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与教育投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农村是弱势社区、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从历史的大跨度看,农业是最古老的产业。在奴隶社会出现社会分工以后,农业直到现在就独立地作为一个产业存在着。但是在那时,农业代表当时先进的生产力,农业是最明的产业,它比狩猎采集这种生产方式要先进得多。后来出现了工业,与动力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的工业相比,农业才变成了弱势产业。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部崛起”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三省从传统的中部地区划出之后,现在中部地区是指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六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部六省与沿海发达省市的差距逐渐拉大,与西部的差距则逐渐缩小,中部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逐渐下降,呈现“中部塌陷”的趋势。为了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中央作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中部崛起已从一个地方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已从民间认识上升为国家意志,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基于水资源的经济特征,采取合理的经济手段,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推进有利于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体制创新、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导致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有效应对水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科学的水资源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制度安排包括有效的水资源产权制度、开放的水市场、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完善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一世纪中国水问题是我近十年来比较关注的问题,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水问题不止是水利专家的事,不止是生态学家和环境专家关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经济学家一定要有我们自己的宏观视野。  相似文献   
19.
我们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预测是失误的,解读是失误的,教训的吸取也是失误的。本文指出,经济危机并非只和资本主义制度相伴随,只要存在三个必备条件,就会周期性地出现经济危机。尽管经济危机必不可免,但它具有三重革命性作用。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国际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中国式的应对定会产生许多中国式的问题和困难。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科学的制度安排。运用历史唯物论方法,结合几种社会制度实证地研究了制度安排的差异直接影响持续发展的程度和方法,并通过实例证实制度安排的核心是产权制度设计。真正科学的制度安排不是人们凭主观意愿和抽象道德观念出发的随意选择设计,而是在一定经济、社会、文化条件下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作出的一种“自然而然的”、“不可避免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