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8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28篇
经济学   33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6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54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3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2013年前三季度将震荡上行,最后一个季度可能会下行 从中国经济的短期(2013年)走势来看,全年将呈现“前升后降”的态势。其中,前三个季度可能会震荡上行(弱增长),最后一个季度可能会下行。  相似文献   
42.
随着近年来我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日益蓬勃发展,发展博物馆经济逐渐成为共识。但我国关于博物馆经济的系统化理论探索还处于空白状态,关于发展博物馆经济的实践也缺乏具体的研究。本文在给出了博物馆和博物馆经济等概念介绍的基础上,对博物馆经济理论展开系统化的简要分析,并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为例,分析了发展博物馆经济的相关实践。  相似文献   
43.
自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后,转型成为近年来的热点话题。各级政府、企业及其他组织都纷纷加入转型大潮。但转型无疑是一个复杂、长期和艰巨的过程,目前的理论和对策研究都不能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报告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初步的探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型:第一次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推进社会主义改造,主要表现为社  相似文献   
44.
汶川大地震给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据初步统计,这次地震造成了500多万人无家可归、500多万间房屋倒塌、2000多万间房屋受到破坏。在抗震救灾紧锣密鼓开展的同时,灾区如何重建的问题也变得日益紧迫起来。  相似文献   
45.
我国过去30年的改革尽管内容十分丰富,但可大致概括为“市场化改革”。原因是改革的主要对象是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各方面成就举世公认,但在改革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城乡、地区和收入差距较大,“上学难、看病难、买房难”等。当前,社会上有一股思潮,将这些问题都归因于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46.
快递业的发展并不是单一的行为,而是多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的发展离不开国家、行业组织和快递业本身以及它们相互协作而形成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47.
“家乡包裹”是中国邮政2008年正式向社会推出的包裹增值服务。“家乡包裹”由邮政与土特产品厂家联合策划,推介名特优产品,客户“一站式购齐”,同时享受国内包裹免费、国际包裹特惠邮寄服务。“家乡包裹”满足了人们沟通情感、提高生活品质的需求,创造了客户价值,搭建了客户与商家的购销平台,丰富了商家土特产品销售渠道,促进了包裹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48.
政府是一种特殊组织,政府在改革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政府既有可能对改革产生正面作用,也有可能对改革形成负面作用。如何尽可能使政府在改革中发挥较大的正面作用,是推进改革事业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9.
2015年,中国经济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一方面,要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投资、价格、特许经营等重点领域的改革;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改革方式的改革,将自上而下改革与自下而上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奔着问题去寻找改革路径。2014年,中国经济在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方面取得显著成  相似文献   
50.
李佐军 《中国经贸》2012,(13):18-19
国际经济危机还将持续 已经爆发的美债危机和欧债危机只不过是世界经济危机持续的一个插曲.未来世界经济面对还将面对诸多问题. ——美元中长期还要贬值 美国目前国债高企,其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法来偿还国债:第一,变卖国有资产来偿债;第二,逐步发展经济、发展产业来偿债;第三,借新债还旧债;第四,印钞票还债.美国会采取哪种方式来偿还债务呢?美国会采用第一种方式即变卖资产来还债吗?当前美国最大债主是中国,美国不大可能采用此种方法解决债务问题.而采用第二和第三种方法来偿还债务又显得过慢过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