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46篇
工业经济   30篇
计划管理   109篇
经济学   76篇
综合类   42篇
运输经济   5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216篇
农业经济   33篇
经济概况   67篇
邮电经济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李毅 《中国市场》2006,(9):14-15
当堪称世界级伟大工程的青藏铁路贯通了整个青藏高原,使藏地与内地的文明火种相互交融与碰撞的时候,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演绎了千年辉煌之后不得不开始面对现代文明的考验。当变革以令人促不及时的速度扑面而来的时候,人们理性地透过耀眼的机遇,看到了巨大的挑战。只有了解这场变革所能带来的各种影响,并思考出积极的对策,才真正能让滚滚的车轮给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82.
在全世界的服务业中,能称的上优秀的团队有限;既优秀又国际化的团队就更少;既优秀又国际化,而且就在你我身边的更是凤毛麟角。不过别着急,这里就有一支队伍,划着“龙舟”,为您服务。  相似文献   
83.
李毅 《中国市场》2006,(10):48-50
清癯的面容,有神的双眼.再加上一副金丝眼镜。说他像个文人吧.眼神中又透出了一股子精明:猜他是个商人吧,却多了一种忧郁、儒雅的气质:说他是个普通人吧.他可谓大名远扬.在京城地产界叱咤风云:说他是个成功人士吧.他却能用果汁泡馒头充一顿饭.还能拎着鞋子光脚逛公园——他不是别人.正是地产界的精英.北京妙杰房地产经纪公司的总经理卢晓彤。  相似文献   
84.
刚刚庆祝完定额制的取消,又遭遇了反倾销壁垒的寒潮。中国纺织业历尽艰难,奋起革新。随着东方国际轻纺城的横空出世,以打造中国自主品牌,开创新一代交易市场为目标的破“冰”之旅正式启航,一场中国式的突围战在全球“布码头”之畔打响。  相似文献   
85.
李毅 《商业时代》2003,(259):30-31
在商业性展示中更有效的树立企业形象,进行全方位的品牌推广,是一个既为参展企业关注,又往往被忽视的问题。文章从现代企业形象理论体系入手,分析了如何在展示中进行企业形象的树立和推广,在揭示在此领域有关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如何作好这一工作。  相似文献   
86.
政府采购制度源流探析--兼论"政府集中采购"概念的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青  李毅 《现代财经》2002,22(4):3-6
政府采购制度在西方国家有2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历代政府为了达到各种目的,从市场中采购了大量物资,关于现代政府采购在中国的产生有两种观点,政府采购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同样需要大量推广。  相似文献   
87.
李毅 《中国市场》2007,(16):42-43
自2月8日北京移动推出名为全球通“畅听99”的业务套餐之后,手机单向收费的浪潮开始席卷这个素来被称为“单向收费最后坚冰”的城市。不甘示弱的中国联通继在广东成功推出“世界风”单项套餐之后,也开始挥师北上,抢夺阵地。而随着信产部强力推动的“漫游零资费”的实现,开始解冻的北京手机资费市场终于迎来了春的气息。  相似文献   
88.
89.
辽阔的青藏高原有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水、森林及矿产资源尤其丰富。青藏高原人口基数较小,人均占有量除耕地外,其他资源都比较丰富。高原人均水资源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0.6倍,为全国的42.3倍,并且是除长江、黄河外亚洲几条著名大河如印度河等的发源地,素来有“亚洲水塔”之称。高原人均森林面积分别为世界及我国平均水平的1.8倍和12.3倍;人均林木蓄积量为世界及我国人均水平的6倍和43倍;人均草场面积分别为24倍和76.8倍。此外,太阳能、风能、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也极为丰富。其中太阳能经过二十年的试验,在有些领域如取暖、发电等已进入应用阶段,并且在藏西地区也已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太阳能供电站。在地热方面,也已经在羊八井地区建成世界最大的抽水续能电站。但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藏地的资源开发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此同时,各种声音和意见也纷至沓来。一位学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铁路通车后西藏固然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如果把握不好,则有可能重蹈内地某些省份竭泽而渔的覆辙,最终以宝贵的自然环境作为了生产发展的代价。他认为,大批的观光游客和投资者会随着铁路的开通进入藏地,有的投资建厂,有的盖房定居,藏地的人口如不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