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2篇
农业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于粮食安全视角的耕地保护问题研究——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全球粮食供应非常紧张,我国粮食供需也仅能维持基本平衡,粮食安全问题任重而道远。耕地是人类获得粮食最必需的生产要素,一定的耕地保有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粮食供给安全最重要的保障。然而我国的许多地区耕地数量和质量安全普遍面临较大危机,并成为制约这些区域粮食安全的重大隐患。文章以上海为例,探讨粮食安全视角下耕地保护的必要性,耕地保护面临的主要困境以及可能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功能完善的行业协会是推动行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目前上海行业协会还处在成长阶段,功能作用、行业覆盖、行业分布等与经济发展需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问题。因此,亟需加大推动力度,完善发展运行环境,结合政府职能转变,促进行业协会更好更快发展及功能作用的完善提升,使之及早成长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3.
薛艳杰 《上海经济》2014,(11):26-26
2013年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企业共计532家,到2014年9月低这一数字已上升至1860余家。挂牌企业高速增长的背后,隐藏了中小微企业最为迫切的需求——融资。“我们坚持一个立场,即解决好企业的融资问题,并立足上海服务全国。”  相似文献   
14.
15.
16.
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演进,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是世界共性规律。在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农业成为最容易被忽视和挤压的产业,尤其是在大城市郊区。然而,随着“大城市病”和全球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等问题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政府管理者开始反思并重新认识农业。因此,尽管农业在都市区经济社会结构中的份额微乎其微,大市场、大流通高度发达,但政府却更加重视农业,采取经济、法律等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发展农业。近年来,将都市农业融入城市土地利用和建筑设计中,构建更宜居、更美好的环境,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市民提供更新鲜、更安全的食品,以融入农业的生态建筑、生态社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改善城市生活品质,已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城市规划和城市更新的亮点。从纽约市的曼哈顿区滨河公园农场、巴黎市区“凡仙森林”里的都市农场,到日本东京的屋顶农场,从比利时设计师文森特·卡雷巴特为纽约市所设计的“蜻蜓翅膀”垂直城市农场,到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设计竞赛中Chetwood建筑事务所所设计的“伦敦桥垂直农场”等,都为都市区发展现代农业,城市文明和农业文明融合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薛艳杰 《上海经济》2014,(10):12-14
随着发展阶段转变,超越行政边界的区域一体化是全球共性规律和趋势。在经济层面,一体化是区域间优势互补,增强整体竞争力,实现共赢发展的需要;在社会层面,经济一体化必然带动社会文化等的融合发展,社会一体化反过来又会促进经济一体化;在生态层面,一体化是顺应自然环境系统互为循环和影响的客观规律,从整体上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从推进上海服务经济的发展与深化,还是从振兴上海郊区经济,促进郊区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角度,上海郊区服务业的更好更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上海郊区服务业发展的现状特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约束条件、发展的趋势与环境等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实转变观念,加快上海郊区服务业发展进程的一些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9.
<正>上海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按照点(单点探索的示范村)→片(多村共建的片、带、组团等)→面(全域所有规划保留保护村)的空间次序渐进式展开,探索出一条超大城市实施乡村振兴的推进路径。2018年,上海率先启动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试点,至2022年,推进至第五批,已建及在建乡村振兴示范村累计110余个。经过不断探索实践,上海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取得了较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20.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其中农民既是"三农"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关系农业和农村发展最重要的行为主体,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当前和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解决农民问题,一方面是要"转出去",大规模地减少农民,解决几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与彻底市民化问题;另一方面还要"留下来",保有一部分农民,解决"谁来种田"的问题。而留下来的农民,是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根本性内生动力,是关系农业、农村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