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8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64篇
财政金融   110篇
工业经济   127篇
计划管理   575篇
经济学   425篇
综合类   450篇
运输经济   44篇
旅游经济   29篇
贸易经济   341篇
农业经济   196篇
经济概况   214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城市游憩空间意象营造对城市游憩空间规划设计有重要意义。提出了"游憩意象综合体"理念,以南昌市为例,从"游憩意象综合体"运行的4个主体要素,即游憩意象元、游憩意象点、游憩意象廊和游憩意象域出发,对城市游憩空间意象营造进行了实证研究,为我国城市游憩空间规划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2.
作为连接城乡的纽带,农民工群体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工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凸显。但从社会地位来看,农民工群体处于一种"底层精英"的尴尬境地。一方面,他们在城市社会中处于社会的底层;另一方面,在农村社会中,他们却属于精英群体。农民工对新农村建设包括新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政治建设和新农村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23.
一直以来土地可以说是农民的命根子。对于农民工来说,在当前城市针对他们的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的背景下,土地是他们最后的生活保障线。随着外出打工的农民越来越多,农民工的土地流转问题已经引起整个学界的广泛关注。对农民工土地流转的态度、土地流转的现状、自愿程度、土地流转后生活改善情况等方面以山东泗水县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为基本资料进行实证研究,旨在促使土地流转问题通过市场、政府、农民工三方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相似文献   
124.
现代体育运动发展得越来越快,体育运动不仅仅是人们增强体魄、增进健康的有益手段,也充分体现出人类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的发展变化。人类的审美感受能力在各种体育美的艺术形式相互渗透中日趋精细化。研究体育审美意识有利于促进现代体育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5.
田雪原 《财贸经济》2011,(7):5-10,135
当前的通货膨胀,属内外结合的复合型通胀。本文提出劳动年龄人口供给变动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0年以前的总体过剩阶段,表现为劳动力买方市场,工资率被人为压低;第二阶段是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越过峰值,但尚未达到绝对数量峰值,劳动力市场由供大于求向供求平衡转变,工资率处于劳资博弈状态;第三阶段是2017年以后,即占比和绝对数量总体短缺阶段,工资率将呈持续上涨趋势。当前处于第二阶段,由于劳动年龄人口供大于求的逐步结束和工资欠账较多,工资率理应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升;不过要适度,因为总体上还处于劳动力由供大于求向供求平衡转变;更要着眼于实际工资的提升,因为仅仅名义工资的提升是有害的,对通胀治理不利。  相似文献   
126.
田钊平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5):7-12
改革开放后,江苏形成了苏南、苏中、苏北三个梯度的经济格局,进入21世纪以来,江苏区域经济差异呈逐渐扩大趋势。文章通过利用相关区域经济差异衡量指标,对江苏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了测度,分析得出江苏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主要源于第二产业的发展差异和苏南、苏中、苏北三组间的差异。为此,应采取措施缩小各产业的发展差异以及组间差异,以推动江苏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7.
张永丽  田松美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1):49-52,86
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是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而存在的,其根本的目标在于实现整体的经济发展。然而,在历史上.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一直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发展差距。如何缩小这一差距,实现各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容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文章描述了建国后各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背景、实践措施及其影响,对如何缩小各地区经济差异,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建议,得到了启示。  相似文献   
128.
桂寿平  田飞飞  杨磊  张智勇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2):156-160
文章分析了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由于突发事件引起的各种扰动,构建了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单周期单一产品供应链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假设需求函数是指数函数,而生产成本函数为严格凸的两元一次函数,将订货量及其他影响生产成本的扰动因素引入模型,分析了不同情况下的供应链最优定价订货策略,并对各种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扰动发生后,供应链的定价、订货及收益均会发生变化。供应链将扰动带来的部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供应商和零售商需要重新确立新的合作契约以确保供应链有序平稳的运行。  相似文献   
129.
田丽娜  但斌  董绍辉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2):118-121
文章针对供应链成员间共享信息被频繁泄露及其对供应链运作产生的不良后果,构建了单个供应商和两个数量竞争的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的信息泄露模型,研究了需求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需求信息泄露的产生机理,指出供应商为了获得更多收益,会将具有需求信息优势的零售商的私有信息泄露给其他零售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需求状况以及零售商销售产品的类型对需求信息泄露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0.
基于循环经济的林业产业生态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产业生态化、基于循环经济的林业产业生态化的内涵,并应用循环经济的原理从微观、中观、宏观3个层面对林业产业生态化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微观层面上,通过工艺改造、技术创新、流程改造等,实现资源在企业内部投入的减量化、废弃物排出的减量化,促进资源在企业内部的循环利用,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投入产出效率,减少企业废弃物的排放;在中观层面上,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协调机制,促进企业之间的信息流通,促进各个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促进资源在由各个企业所组成的系统内实现循环利用,从而提高各个企业的决策效率;在宏观层面上,促进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大循环,实现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大幅度提高林业各个产业、各个环节的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各个产业之间的调整、优化来促进林业产业生态化,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