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05篇
  免费   499篇
  国内免费   241篇
财政金融   727篇
工业经济   467篇
计划管理   2596篇
经济学   1985篇
综合类   2342篇
运输经济   187篇
旅游经济   80篇
贸易经济   1601篇
农业经济   800篇
经济概况   955篇
邮电经济   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240篇
  2021年   467篇
  2020年   259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440篇
  2014年   675篇
  2013年   768篇
  2012年   1007篇
  2011年   1027篇
  2010年   1033篇
  2009年   930篇
  2008年   933篇
  2007年   898篇
  2006年   826篇
  2005年   663篇
  2004年   310篇
  2003年   206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依据Polity IV数据库数据,考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发展中国家朝着西方价值标准“民主”的重大转变对其经济表现的影响。结果显示,没有证据支持“民主化”改革促进了经济增长;相反,“民主化”改革引致国家治理能力下降,阻碍了经济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民主化”改革对经济发展的负效应主要出现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且激进的“民主化”改革和被殖民国家的“民主化”改革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更大。鉴于此,西方价值标准的民主既非一国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也非一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一国选择何种国家治理模式与政治体制应考虑自身的历史、文化、发展阶段等实际国情,而不是盲目推行西式“民主化”。  相似文献   
72.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选择存在外在压力和内在激励。在理论分析人口老龄化影响地方财政支出偏好的作用机制基础上,采用中国省级财政数据检验老龄化背景下地方财政选择偏好。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是提高社会福利支出的外在压力和增强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内在激励的多路径效应结果,这种影响效应具有财政自给率和老龄化程度的非对称性。为了实现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和有效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公众诉求压力,有必要尽快完善地方政府考核体系,完善地方公共支出的需求表达机制,改善当前财政支出责任地方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73.
宁博  潘越  汤潮 《金融研究》2022,500(2):153-170
破解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是事关新时代我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以2008-2017年民营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民营企业加入地域商会的研究视角,深入考察这一由政府部门核准成立的社会组织能否以及如何帮助企业缓解融资约束。结果发现,加入地域商会后,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得到了有效缓解。机制检验显示,地域商会有助于扩展会员企业融资所需的社会网络以及提高企业融资时的议价能力;从具体的融资渠道来看,地域商会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帮助会员企业获得更多的信贷支持和商业信用。进一步地,对于市场议价能力较弱的小规模企业,面临经营困境的企业,以及所在地区的信用环境遭受冲击的企业,或位于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而言,加入地域商会的积极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4.
中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在"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农村农民的共同富裕在当前阶段显得尤为重要.论文从工农劳动生产率趋同的视角出发,按照"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的分析思路,阐释了工农劳动生产率趋同与共同富裕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通过工农劳动生产率趋同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研究结论表明,实现工农劳动生产率趋同将有助于提升劳动力在农业的"粘性"、实现整个社会劳动力要素的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城乡劳动收入的趋同.未来,应该千方百计扩大农民收入、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75.
考察国际组织与部分国家应对数字经济税收挑战的实践发现,各国应对数字经济税收挑战、磋商新的征税规则,在个体层面表现出以"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在国家集团层面则呈现出以大国(强国)为中心的国家圈子特征。大国(强国)相互信任、大国(强国)在国家集团或国际组织中处于中心位置、大国(强国)超越国家集团或国际组织的小圈子,对于构建数字经济税收新秩序、形成全球税收治理新体系至关重要。未来构建数字经济全球税收治理新秩序,根本之道在于破除数字经济征税规则重塑中的差序格局现象,跨越国家圈子现象,超越国家利益考量,基于大共识完善包容性制度框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经济全球税收治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76.
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来探寻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变迁与发展战略.本文首先全面阐述了当代金融理论对证券市场功能与作用条件的再认识,认为证券市场的功能发挥必然依靠一国的经济、信用与法治基础.而这更依赖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创新,随后本文在梳理了证券市场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几个基本要素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目前证券市场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指出制度创新单一主体的局限性,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市场为辅转化为以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渐进式制度变迁路径.  相似文献   
77.
借助长江三峡旅游发展中的大量事实.按照时间序列依次对旅游危机的生成机制、旅游危机的影响机制以及旅游危机管理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阶段旅游危机管理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78.
通过对已有区域经济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指明这些研究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市场体系自身特质。文章继而提出了多市场体系的假设,并认为不同性质的生产函数是区分不同性质市场的关键,随后按照经济体系由小到大的范围进行了检验,证明了按照八大经济体系划分可以较完整地保留原来各省份生产函数的特征。  相似文献   
79.
完善的区域产业结构是一个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各地区的经济利益诉求使区域具有优化该区域产业结构的内在经济冲动,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是本区域的产业断链接通成为相对完整产业链条的过程,产业链节点的接通又必然在地区之间引起新的区域经济权益的冲突.因此,分析产业链节点的关系也就成为分析区际经济关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0.
以《循环经济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第17条规定的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为基点,分析了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的内涵、弊端及其实施的保障机制,指出以生产者为主的生产责任延伸制度的主体应包含政府,责任形式应增加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并对保障机制加以分类,具体阐述了生命周期评价制度、认证单制度、产品回收制度、监督制度、抵押制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