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6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8篇
综合类   4篇
贸易经济   10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加工贸易并不是导致发展中国家贫困化增长的根本原因,但如果不注重加工贸易适时地转型升级,它将演变为贸易贫困化增长的助推器.因此,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是规避贸易贫困化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叶华光 《环境经济》2009,(11):27-33
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存在很大争议,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国际贸易与环境存在着复杂关系,贸易对环境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进口贸易对国内环境的影响是作为贸易与环境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存在正效应和负效应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其正效应主要包括产品效应、供给效应、技术效应、产业效应等四个方面。本文以上述四种效应为基础,分析了每种效应对于改善和保护国内环境的内在机制,并分析了四种效应所依赖的条件,为我国对外贸易给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叶华光 《商场现代化》2005,(36):353-354
中国企业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总体上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回顾中国企业的成长历程,无论是计划经济时代沿袭下来的国有企业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生的企业,其生命力都相当有限.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根基不稳的原因,并对培育和发展中国"常青"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4.
问题的提出全球价值链既是价值创造形式的空间重构,又是生产体系在国际范围内的重新组合。全球价值链形成的过程,也是同步产生和形成相应治理模式的过程。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是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国内外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已经十分丰富而深入。按照产业关联的方式划分,将产业集群划分为横向产业集群、纵向产业集群和区域指向产业集群。它们的形成机制既有共性,也有个性。通过对横向产业集群形成的外部动力机制与内部动力机制的研究表明,外部动力机制以市场需求多样性为基础,各企业之间基础设施、关系资源、知识技术的共享构成了横向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系统,而集群的范围经济以及集群内各企业获取的规模经济与交易成本的节约构成横向产业集群发展的内部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投资与环境的关系如同贸易与环境的关系一样,其本质是经济与环境的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贸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为代表的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化,世界性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如跨国境污染,人为性地质灾害的发生、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等.  相似文献   
17.
全球价值链的利益分配机制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化,各国分工由原来的产业间分工向现在的产业内和产品内部转移.全球价值链将某产品的生产过程分解成不同环节,并将每个创造价值的环节安排给具有相对优势的一组国家的企业从事创造价值活动.每个环节的国家是基于要素禀赋的差异嵌入其中,由于各环节所处的地位不同,最终所获得的利益是不对等的.发达国家凭借其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及技术研发的优势,在全球价值链中掌握着利益分配的话语权,控制着所创价值的大部分,而发展中国家只能通过劳动密集加工组装活动获取极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叶华光 《时代经贸》2008,6(19):12-14
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可以归因于条件系统、动力系统和组织系统。全球价值链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促进全球价值链形成的各种动力及其各自在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和相互作用关系。从力学和经济学的双重视角分析了全球价值链形成的动力机制,研究结论显示: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必须依赖于一定强度的链接力。市场需求是全球价值链形成的动力引擎,一旦引擎启动后,就衍生出一对推动力与离散力。比较优势、规模经济、专业化经济是推动力的来源,而运输成本、协调成本及制度成本的增加构成了离散力的主要来源。它们相互作用,此消彼长,两者之间的净差形成了全球价值生成的链接力。当链接力大于全球价值链形成必需的力量时,全球价值链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19.
天生国际企业现象是近十几年来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关于天生国际企业的定义和形成的内在机理在理论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以后发优势理论和产品差异理论为基础,对天生国际企业形成的机制进行了理性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系统地归纳了天生国际企业形成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对总部经济的属性和总部经济的理论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基础,通过理性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人才与知识资源的可流动性是总部经济形成的基础条件,追求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总部经济形成的根本动力,企业创新和功能聚集是总部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催化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