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1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2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986年4月1日,我国恢复开办邮政储蓄。经过近18年的发展,邮政储蓄已经发展成为涵盖储蓄业务、汇兑业务、中间业务等业务在内的邮政金融机构,成为广大居民不可或缺的理财助手。邮政金融的发展一方面满足了广大群众,特别是偏远地区农民的金融需求,另一方面又从农村抽走大量资金,导致区域资金  相似文献   
22.
2003年5月以来,建设银行针对金融系统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制约和影响业务发展的实际,把会计主管委派制引入应用到经营管理中,并结合自身特点,对其不断进行创新发展,完善提升。这一机制显示了一定的生机和活力。对提高会计队伍素质,规范一线操作,强化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职能,遏制案件发生,促进业务发展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建行会计主管委派制还不太完善,会计主管的作用发挥还很有限,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3.
我们在进行信贷业务审计时发现,有的牵头审批人在“信用业务审批单”上签署“同意按规定办,确保此笔业务零风险”的意见,颇让人费解。自从强调风险管理以来,我国各银行普遍出现并推行了一种“零风险”的风险管理理念,其内涵是,对于增量贷款,管理上要追求不良率为“零”的目标。  相似文献   
24.
陆磊  李世宏 《经济研究》2004,39(10):45-55
本文在回顾国有银行改革文献的基础上 ,通过多元博弈模型和分析 2 0 0 3年以来中国国有银行在中央—地方—公众—银行博弈中的现实表现 ,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第一 ,鉴于中国产业、地区差别的客观存在 ,政策性信贷需求不可能消亡 ,在缺乏其他转移支付机制的前提下 ,国有银行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第二 ,中国的国有银行具备五个基本性质 :一是四家银行分化为“政策性”和“商业性”两类 ,由此形成始终被忽视的初始条件 ;二是国有银行是政府和央行的政策传导渠道 ,行政干预成为必然 ;三是低效率是国有银行的天然属性 ;四是国有银行政策性损失与经营性损失具有不可辨别性 ;五是剥离不可能具备一次性特征 ;第三 ,在政策建议上 ,本文认为工农中建应采取不同的改革模式 ,为履行政策性和金融稳定职能 ,工农两行应合并为“中国国民银行” ,保留国有独资 ;而中建两行应单独改制 ,从国有独资到国有控股 ,最后实现市场化商业银行模式。基于以上结论 ,本文提出对改革成本、注资安排和存款保险机制设计等模式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