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6篇
工业经济   9篇
计划管理   15篇
经济学   10篇
综合类   5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17篇
农业经济   52篇
经济概况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本文运用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武都区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了课堂教学对学生缺乏情感的培养、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重视不够、教学模式单一、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不科学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分析提出课堂教学应该渗透情感教学、强化学校领导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创新教学方式、等措施。  相似文献   
72.
近年来,资源基础观已成为理解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理论依据。通过回顾以资源异质性为核心的传统资源基础理论,到以人的异质性为核心的企业能力理论的资源基础理论演进历程,分析资源基础观研究对象层次化、动态化和无形化的研究趋势,进一步阐明未来应用资源基础理论可对资源、动态能力和知识之间的关系,以便在公司治理和管理层收购及企业家精神等领域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3.
采用2001—2016年铁路交通和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数据,对比研究了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铁路通达性变化及其对各自区域旅游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十五年来:(1)京津冀地区铁路静态通达性水平更高,长三角地区铁路动态通达性水平更高。(2)两区域铁路通达性水平都有显著提高,但长三角地区提升的幅度更大且更加均衡。(3)两个区域入境旅游接待量、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接待量、国内旅游收入的年增速与各自区域铁路通达性水平的年增速基本同步。铁路通达性水平越高的区域,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越大。(4)根据回归方程预测,若区域铁路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缩短到150 min,则两区域入境旅游接待量、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接待量、国内旅游收入与2016年相比,都将增加15%以上,旅游经济联系强度都将增长2倍以上。  相似文献   
74.
杨春华  徐江荣 《经济师》2002,(5):134-135
文章首先从企业家内涵的变迁中 ,得出了“企业家”内涵与其职能及经济发展的密不可分性和内在动态性的结论。然后论述并拓展了企业家的领导职能、创新职能、制造市场职能和承担风险的职能。  相似文献   
75.
数据挖掘、OLAP在财务决策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春华 《财会通讯》2002,(10):39-40
  相似文献   
76.
成功的企业必然拥有不止一个的成功要素,从文化、品牌、产品、营销、管理、经营到精兵强将的团队配合等等。酒店作为服务型企业的代表,执行力不足是产生很多问题的根源。而发挥团体优势、领导的榜样作用、明确管理层的责权利及良好的管理机制的建立是培养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7.
随着知识经济的举我国国有企业要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进上步发展的趋势,取得了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必须重造国有企业员工素质,本文拟就当前如何提高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的素质的有关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8.
乡镇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激励机制是一个系统,它应随着企业所处“情景”而动态变化。影响企业激励机制的情景变数,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即环境、文化、企业和员工。1环境与企业动态激励机制企业总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与之进行着人力资本等要素的交换,两者间相互作用、唇齿相依。因此,外部环境对企业激励机制的运作效果具有相当大的影响,企业激励机制的设计应与外部环境相适应,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动态变化。影响企业激励机制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有人口政策、教育计划、经济发展、劳动市场、科技发展、政府措施、工会运作等。  相似文献   
79.
伴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分化和城市化进程,农民工群体内部的异质性不断加大。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聚焦于收入增长和户口所在地的户籍属性对进城农民工家庭营养消费的影响,并探讨收入增长与营养消费关系的户籍地差异。结果表明:收入增长和户籍地差异对进城农民工家庭营养消费有显著影响;农民工家庭能量、蛋白质和脂肪需求的收入弹性为分别为0. 593、0. 610和0. 533;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户籍地差异使本地农民工家庭的人均每天能量、蛋白质和脂肪消费比外地农民工家庭分别高19. 24%、18. 41%和15. 84%。收入增长对外地农民工家庭的能量、蛋白质和脂肪摄入的正向作用大于其对本地农民工家庭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
正深入推进金融支农,需要加快有关法律修订进程,加大财政支持并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金融支农是扶持贫困地区发展、增强贫困人口自我"造血"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利器。农村改革试验区以承担农村金融改革试验任务为契机,在金融支农方面大胆探索,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做法经验,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