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0篇
工业经济   30篇
计划管理   17篇
经济学   27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3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林伯强 《新疆金融》2010,(1):107-119
<正>人类社会活动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日益严重,而气候问题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抑制全球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关注焦点。国际社会通过国际气候谈判初步对全球变暖问题达成共识,并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合作框架公约》(UNFCCC,简称公约),提出了温室气体减排的全球行动计划。在第三次公约缔约方会议  相似文献   
22.
林伯强 《董事会》2013,(3):102-102
节能服务公司自身面临着项目开发周期长、短期获利能力差、负债率高、项目融资困难等压力,也认为客户能否真正按合同分享节能效益是一个很大的风险,普遍感到做业务很辛苦我国"十二五"能源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将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左右。一般而言,能源总量控制需要通过节能和改变产业结构来实现,改变产业结构三年中见效应该很难,所以节能方面需要更大的  相似文献   
23.
24.
正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能源革命的概念和五点具体要求。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等在内的能源革命,对于保障中国的未来能源与经济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在现实中贯彻和执行。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但长期高能耗的经济增长方式,使能源排放量大幅度增长。随着生产与技术的进步,能源技术革命将引发新工业革命已成  相似文献   
25.
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2011年我国遭遇了2004年以来最严重的“电荒”。从年后的淡季缺电,到“迎峰度夏”时节的电力缺口进一步拉大,再到冬季高峰时期17个省用电告急,电荒几乎贯穿全年,并逐渐由“暂时的”、“局部的”向全国大范围蔓延。煤炭价格不断上涨、火电亏损日益加重,“电荒”危机的愈演愈烈迫使政府出台多项措施,提高电价、限制煤炭价格、鼓励煤电一体化、出台居民阶梯电价等等。那么,这些措施是否能够破解目前的“电荒困局”?2012年电荒问题能否得到缓解?政府还应该从那些方面着手解决电荒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6.
依据国内权威机构的最新预测,中国有望在201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大国,而油价的再度调整以及中石油在全球企业中跃升的地位,已然将石油放大到能源问题这一大背景下被重新审视。石油不仅关乎国内的相关经济领域,更受国际市场多种元素的影响。因此,我们不妨将其推入到国际舞台中央,看其受何影响,又被影响几何。  相似文献   
27.
对于中国的低碳经济转型问题有很多讨论。人们往往将经济转型简单理解为调整经济(产业)结构,对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一个节能减排的基本手段寄予很大的期望,表现  相似文献   
28.
临近"十一五"减排末期,在高压政策下,面对艰巨的节能减排任务,各级政府被迫做出了一些引起社会广泛的争议的事情.  相似文献   
29.
在能源稀缺和环境治理的双重约束下,我国可再生能源近年来经历了快速增长,但行业发展问题也非常突出,除了产业链问题(设备过剩)和其他对外贸易问题外,可再生能源定价也是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具有外部性,故其成本得以降低,而可再生能源与之相比就缺乏竞争力,因此政府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或者补贴的方式来提高可再生能源竞争力。举例来说,风电成本要高  相似文献   
30.
低碳绎济发展模式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应当透过低碳经济发展引导经济结构改变和调整。以目前的能源和环境情况看,中国不能援用西方国家的耗能方式,需要寻找适合国情的能源消耗方式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