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13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1篇
经济概况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谁能想到,曾经风光无限、机关算尽的陈水扁竟然栽在一个16岁的小毛孩儿手里?  相似文献   
23.
美丽的诱惑     
北京家乐福,普尔斯马特等一些大卖场,生活用品齐全,购物环境好,它们号称全球统一的服务规范,在消费者中很有些号召力。因此,那里经常是门庭若市。逢到节假日,停车场车辆爆满,缴款出口排起长龙,那架势仿佛店里的东西是不要钱的。但是在这样有品牌、讲信誉的店里消费是不是就一定没有受骗上当的事情发生呢?笔者在北京家乐福马连道店的卖场出口,开始了一次冤枉的消费经历。遭遇不要钱的美事春节前的一天,我一个人前往家乐福马连道店购物。结完帐正要推着货物离开,一位小姐迎了上来,告诉我:在店里消费满100元可以享受免费拍摄艺术照一套,并且赠送24寸彩色照片。我说我只消费了95元,她说她可  相似文献   
24.
徽商是旧徽州府籍商人的统称。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据史籍记载:徽商经营之域,其地无所不至。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明嘉靖,至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从清道光、成丰时期至清末民国初期,徽商渐趋衰落。作为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徽商的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敢的,尤其是在盐、茶、木材、典当业等.方面,徽商独执牛耳。[编者按]  相似文献   
25.
一个在股市上叱咤风云的蓝筹公司,一个是名不见经传的“成都造”,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把它们紧紧连在一起。一位久经商战的老江湖,一位是深谙市场的科技新锐,共同的希望让他们的双手远隔万水千山热情相握。四川与山东、成都与烟台,两家实力并不对等企业的携手并肩,为明日IT江湖平添了些喧嚣纷争。  相似文献   
26.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由深圳市迈科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研究的氧气富化膜燃烧系统新产品,近日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评审验收,已申报国家专利。  相似文献   
27.
“推窗可视雁塔,晨钟催人起舞……”电话里朋友小梁有些激动。他的激动我十分理解,对于我们这些爬格子赚稿费炒新闻的老记们来说,整天穿梭于古城西安的大街小巷,闻听都市车马的喧嚣嘈杂,身心早已疲惫,谁不想早日住进属于自己的窝。小梁对位于西影路西段63号的金裕花园种种溢美之词,勾起了我买房的冲动。于是我们相约去看房,却被告知由陕西金裕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  相似文献   
28.
资本西进 今年2月下旬,李嘉诚首次来到西部,力推“李嘉诚基金会西部教育计划”,该计划覆盖了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四川等12个省区市。在四川,李嘉诚捐资2000万元,与教育部配套,为四川大学兴建“研究生教学大楼”。在此次访问中,李嘉诚还落实了“西部大学网络建设工程”及“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两个项目,为西部12所大学建设连接全国校园的网络系统,为西部偏远地区5000所中小学引进现代卫星远程教学。此次西部之行,李嘉诚共捐资3亿港元。 在实业投资方面李嘉诚也小试牛刀,西行前后,长江实业在成都入资…  相似文献   
29.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当代中国,被各种时尚传媒热情贴上“中产阶级”标签的,不过是些羽毛光鲜、消费前卫、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微不足道的“新富一族”罢了,根本不是什么原本意义上的中产阶级。  相似文献   
30.
全国首次走私飞机拍卖早已尘埃落地,倍受国人关注的两架 TU— 154飞机也通过先后两场拍卖会“名花有主”。然而让许多人诧异的是:走私手表可藏在身上,走私电脑可藏在集装箱内,走私汽车可藏在轮船上,飞机这种庞然大物何以避人耳目,堂而皇之地飞进了国门 ?  走私飞机当事人是谁 ?牟其中与其有无关系 ?众说纷纭的飞机走私大案到底有着怎样复杂的情节和狡猾的人物 ?案情扑朔迷离……一封神秘的“匿名信”  1996年 11月的一天,一封从中国海关总署转来的群众举报信放在了成都海关关长办公室的案头。  信上称,四川航空公司有一架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