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48篇
工业经济   14篇
计划管理   63篇
经济学   48篇
综合类   22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28篇
农业经济   16篇
经济概况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志华  王跃 《企业导报》2010,(3):163-163
随着资本市场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价值管理及其评估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形成多种价值评估方法。为此,对企业价值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272.
在已有的公司治理研究和实践中,普遍存在着过于强调监督制衡,防范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对代理人代理效率存而不论,忽视甚至忽略效率的倾向。笔者认为,公司治理不是为制衡而制衡,制衡仅仅是高效运作的保障。加强制衡可以避免最坏的结果,但却不能导致最优结果的出现。相反,如果不考虑效率,一味追求制衡,可能会牺牲决策和管理效率,降低核心竞争力。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效率,是发展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73.
文章提出公共住宅秩序的概念,认为公共住宅秩序是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与协调的结果,公共住宅政策有效与否应当针对特定的公共住宅秩序而言.而后,结合人类"知识问题"和有限理性等两方面对公共政策制定进行分析,认为公共政策规则性低效率是客观存在的,并认为提高公共政策效率的途径在于建立一种机制,用以反映动态的公共住宅秩序,用以运用尽可能多的政策相关者的知识.最后对美国和我国的公共政策设计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改进我国公共政策设计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274.
薛德升  陈烈  王志华 《经济地理》2006,26(6):982-987
企业集群理论是由传统产业区位论发展而成的新的关于企业空间集聚的理论。文章遵循“认识—解释—实践”的程序,从企业集群的定义、分类、特征;形成因素、形成机理、竞争优势;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企业集群与地方及区域发展等方面,对我国企业集群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兼顾国外该领域一些主要理论、流派和研究的比较,对这些成果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75.
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在短期内可能存在一定矛盾,如何兼顾各类环境规制工具的特征,使其符合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利益,是环境规制领域值得思考的问题。将环境规制工具分为负向惩罚型和正向激励型,以2007~2019年我国A股实体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工具对实体企业金融投资水平的影响,系统研究宏观环境规制对微观企业的作用机制和异质性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负向惩罚型环境规制工具对实体企业金融投资水平有正向影响,正向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会抑制实体企业金融投资,上述影响通过管理者的“鞭打快牛”和“重奖轻罚”激励机制形成影响路径,融资约束、搬迁成本、污染程度和企业规模等因素对上述路径存在异质性作用。研究为地方政府和实体企业面对绿色转型发展过程中的“阵痛”,提供了有利于其长期发展的决策思路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276.
普惠化财政科技支出能否有效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深入认识这一问题,有助于优化区域财政科技支出资源配置模式并提升创新水平。基于2009—2019年我国内地30个省级层面数据研究发现,普惠化财政科技支出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呈“U”型特征,中部地区受益明显,而东部地区所受影响甚微,西部地区反受其害。企业加强合作研发可正向调节普惠化财政科技支出在创新链前端和后端环节的驱动作用,加强内部研发有利于普惠化财政科技支出在创新链前端环节发挥驱动作用。但企业合作研发强度并非越高越好,超过一定限度反而不利于普惠化财政科技支出发挥创新驱动效应,而内部研发要素包括基础设施、人员及开发经费,其投入强度必须高于一定门槛,才能促进普惠化财政科技支出发挥作用。由此,在当前各地创新实践中,随着区域研发强度提升,应适时提升普惠化财政科技支出水平,尤其是中部地区。同时,为有效激发普惠化财政科技支出的创新驱动效应,各地应引导企业提升研发强度并优化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277.
资源型地区面临产业结构单一、创新发展滞后等问题,通过创新驱动实现转型升级成为其发展的重中之重。文章以山西省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提出并验证了资源型地区创新驱动力培育的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和创新的金融体系是培育资源型地区创新驱动力的关键因素;同时,企业的技术积累会进一步形成创新惯性,为资源型地区企业的创新驱动发展提供自主动力。研究结论有助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精准实施,为推动传统资源型地区转换发展动力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