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8篇
工业经济   13篇
计划管理   110篇
经济学   20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8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32篇
信息产业经济   2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2006年4月18日—26日,我随贾庆林方席考察了江西、江苏两省.先后对井冈山、景德镇、连云港、扬州、泰州、南通、南京等市的农村、企业、科研单位和高等学校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了解了许多实际情况,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发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印象十分深刻.现仅就建设新农村问题谈谈一些自己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62.
改革开放以来,当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幅度较高时,国家往往采取加强宏观调控的措施.有时叫做"治理整顿",有时叫做"压缩投资"、有时叫做"宏观调控",但主要内容都是为了调整投资结构,降低增长速度.通过2004年完善和加强宏观调控,有许多经验可以总结,有许多问题需要思考,有许多教训必须吸取.  相似文献   
63.
公有制实现形式应当多样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的报告中,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了全面、深刻的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十五大”报告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有重大突破。“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坚持生产力标准,明确以发展生产力为目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任何社会制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64.
2007年6月上旬,我们拜访了萧灼基教授,并就当前的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独家专访。 当我们问到时下人们最关心,讨论得最热烈的话题:中国经济发展是否“过热”时,萧教授持坚决否定的态度。他认为,说“中国经济发展过热”,实际是看不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 1.“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经济年增长10%是可能的,假如是10%,人均GDP又将翻两番,到2010年就将达到年人均收入3000-4000美元,那时,我国财力、经济实力就会大大增强。 2.每年新增1000万劳动力,每两年增加1000万大学毕业生,这不是包袱,而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 3.继续开拓国外市场,国外市场是每年1000亿美元的大市场,而且还在以年均10%的速度增加。 4.国内13亿人的大市场,还是处于低消费阶段。消费扩大到西部两亿人口,这两亿人口也还是处于低消费阶段。未来开发西部6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可开发20万个经济开发区。 5.资金方面,我国外汇储备10200亿元,是世界第一的。我国银行贷款额达10万亿,这些都是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6.资本市场空前活跃,企业筹资、融资渠道进一步畅通,为企业发展带来活力。沪深两个交易所筹资能力增强,2006年筹资额累计达2204亿元。外商直接投资每年约6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5000亿元。许多跨国公司看好中国投资环境和市场潜力,国外资金来源有增长趋势。充裕的资金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这些潜在条件看不到,一个劲儿攻击中国经济“过热”,好像慢一些就高兴,快一点赶上发达国家反而是罪恶,这是不相信人们在“小康生活中激起来的加快经济发展的热情和干劲”。萧教授还就此观点,拿出一篇他近期写的文章,我们发表如下,以飧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65.
66.
今年以来,央行先后提高银行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政府采取了加强土地调控,抑制房地产价格增长等宏观调控措施。国外权威人士认为.当前中国经济虽不会出现危机.但很可能会“硬着陆”。  相似文献   
67.
萧灼基 《中国金融》2000,(2):31-33,35
在2 0世纪的最后一年 ,东亚各国先后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 ,经济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升。在这次东亚金融危机中 ,中国政府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从而避免了遭受重大冲击 ,并且保持了经济金融持续、快速、平稳的发展。在进入新千年之际 ,我想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谈谈关于吸取东亚金融危机若干教训的问题 ,并对近年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作简要回顾。(一 )发展经济是解决所有困难的关键东亚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经验教训就是 ,一个国家为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抵御外国投机资本的冲击 ,维护国家的金融安全 ,必须具备较强大的经济金融实力。我国这次…  相似文献   
68.
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发展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在经济全球化、产业结构大调整的背景下,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对其他产业的影响力,是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69.
2002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年份.这一年,中国共产党举行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一年,我国经受了加入WTO第一年的严峻考验,涉外经济全面攀升;这一年,我国宏观经济继上年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一枝独秀"之后,又迎来了"出乎意料"的良好发展,经济增长率达到8%.  相似文献   
70.
当前经济全球化与资本市场国际化速度正在加快,证券市场国际化已成为世界性潮流。无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1990年国际股票发行量只有82亿美元,1996年已达到9413亿美元。1981年在纽约交易所上市的外国公司只有40家,1997年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