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运输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4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房地产中介市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房地产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主要是指在房地产市场中,各个市场参与者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均匀的,对于所要交易房屋的质量、性能等内在属性,一方比另一方更为了解。  相似文献   
32.
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产业转移作为生产力空间转移的一种方式,既是发达地区加快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外力。欠发达地区必须正确把握产业转移的内涵、特征、机理和效应,科学区分产业转移类型,努力营造产业转移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科学高效地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33.
加强高校体育档案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分析高校体育档案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高校体育档案管理平台的设想:开展体育档案的重要性的宣传活动,加大对体育档案管理的投入,规范体育档案管理的流程和加强体育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34.
一、如何看待当下我国宏观经济的阶段性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78到1998年.这个阶段最大的特点是短缺,在短缺经济下企业家不用考虑销路,只考虑生产,只要生产出来了就有人抢.短缺经济的一个历史作用就是为激活一段高速增长创造了市场需求条件,这一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供给方面的推动力,即宽松的物质资源和低成本的劳动力供给.第二个阶段从1998年到2010年年底.这个阶段除了2002至2007年之外,主要是需求不足,加上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金融危机的前后冲击导致增长动力匮乏.自1998年以来,我国先后两次采取了以扩大总需求为目标的刺激需求的宏观调控,在有效避免经济下滑的同时,总需求管理的宏观调控手段可用空间已经显著收窄,投资尤其是政府常规投资的边际收益率持续下降.第三个阶段从2010年年底到现在,这个阶段是双重风险并存,既有经济下行的严峻威胁,又有通胀的潜在压力.  相似文献   
35.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表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经济新常态,将是下一阶段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主轴,也表明国家宏观管理的着力点和政策发生根本性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在于以结构性增量改革带动存量调整,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  相似文献   
36.
农户技术需求行为是利润最大化的函数。在对连水佑次郎—拉坦的技术选择模式作了修正后,指出农户会选择边际替代率较高的技术。而技术的预期边际收益等于预期边际成本是农业技术需求的均衡点。由于我国使用农业技术的边际成本偏高、边际收益偏低,预期边际收益(成本)与实际边际收益(成本)偏离较大,以及货币支付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农业技术需求很弱。  相似文献   
37.
目前很多信息系统的数据要通过网络进行传输,为提高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在分析数据传输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论述了数据传输的保护方法,重点介绍了铁路调度系统中采用的不对称加解密算法,并举例说明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安全保密作用。  相似文献   
38.
本文从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生产力发展规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阐述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39.
对经济增长投入要素的论述——基于资源环境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从古典经济学到现代经济学,各位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投入要素的分析,尤其重在梳理对资源环境的论述。  相似文献   
40.
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生互动,内蒙古经济的高速增长也离不开草原文化的支撑。本文选择内蒙古20家典型企业为样本,研究草原文化与内蒙古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提出经济增长和企业建设中应该注重文化因素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