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17篇
经济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8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24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戴书箴 《北京财会》1992,(6):11-11,22
  相似文献   
52.
箴妍 《宁波通讯》2010,(6):21-23
<正>城市综合体(HOPSCA)是城市化过程中衍生出来的都市经济新型业态,主要指城市中多种单一功能的建筑体进行科学规划、有机组合之后形成相互依存的建筑组群,它具备功能复合、交通集散、生态  相似文献   
53.
箴妍 《宁波通讯》2012,(1):10-10
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快速增长,规模总量持续扩大,就业贡献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出版、印刷、影视、广告等传统优势文化产业和旅游休闲、文艺演出和娱乐、文体用品生产销售、  相似文献   
54.
邵大箴 《走向世界》2011,(32):70-72
传统山水画讲究写心中丘壑,所谓丘壑当然是指从客观自然山水中获得的真实印象,不是艺术家的凭空臆造,是经过艺术提炼过的自然。因此,艺术家要能真正做到写心中丘壑,必须要在师造化的基础上,善于把握自己面对自然的感受,写出既来自于客观自然又不同于客观自然的山水。除了写心中丘壑外,山水画还要讲究笔墨,也就是说要用有笔力、墨韵的传统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没有笔墨情趣的山水不可能有艺术魅力。再者,山水画创作还要求艺术家具有一定的灵性,即感悟力。灵性表现在各个方面,渗透在取景、章法布局、笔墨语言以及境界的营造之中。一个山水画家只有通过“师古人,师造化”的途径,获得上述修养,方能在艺术创作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55.
邵大箴 《致富之友》2011,(11):112-115
当今我国的绘画创作,不论题材内容还是形式语言,均愈来愈显示出多元和多样的面貌。题材内容的不断扩大和形式语言的不断拓展,都基于艺术家对自己独立人格的自觉和对自我艺术个性的自信,表明他们艺术视野的开阔和修养的提高。从另一个角度看,  相似文献   
56.
胜利油田配送工作经过近4年的发展,物资供应已由领料制转变为配送供应,组建了一、二级配送中心,  相似文献   
57.
<正>中国画源远流长,技艺精深,上下几千年,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一整套严谨规范的艺术体系和独特鲜明的色彩风格。翻开中国美术发展史,历代大师迭出,创作成果累累,要想重新做出点"名堂"来,占有一席之地,决非易事,所以说"中国画创新最难"。我之说上面一段话,是从读杜征麟的画作产生的感想引发出来的。我与杜征麟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友(我  相似文献   
58.
赵法箴 《渔政》2004,(1):9-9
经农业部颁布的《渤海生物资源养护规定》将于今年5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我国渔业界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们从事海洋与渔业科学研究工作者的一件喜事。我们高兴地看到,农业部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全社会公布这一规定,是宣传落实渤海规定的重要举措,对扩大社会影响,提高广大渔民的法律意识,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9.
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需要解决"人民群众的生存发展需求、政府的社会保障制度责任、社会保障制度资源的支撑能力"三个命题.提出构建"广覆盖、多元化、高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制度模式,实现完善的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认为建设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应当建立不同的社会保障群体的制度平台,实现社会保障政策之间的转移过渡,建立不同的社会保障体系制度群体的政策通道,促进城乡社会保险体系、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体系等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60.
中国有句老话"民以食为天",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不仅要满足人们正常生理(能量和营养)和心理的需要,更关注不存在任何损害人们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等食品的安全和卫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