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6篇
工业经济   59篇
计划管理   18篇
经济学   52篇
综合类   5篇
贸易经济   16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由新华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周金堂同志的新著《县域经济—双重挑战下的抉择》一书 ,在对县域经济的特征、地位、功能以及发展模式重新定位的基础上 ,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招商引资、结构调整、政府职能转变等突出问题 ,并针对其发展趋势 ,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在此类问题的研究中 ,该书是一本难得的出自基层经济工作者的创新之作。《县域经济—双重挑战下的抉择》一书将研究主题置于中国经济市场化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这两大时代特征的背景之下 ,以县域经济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作为分析的切入点 ,是该书的一…  相似文献   
172.
一般来说,工业化过程同时也是技术(特别是工业技术)进步过程。但是,在不同国家的工业化过程中,技术进步的类型以及在工业发展中所作的贡献大小并不相同。一国工业技术进步的特征和轨迹,不仅反映了该国经济增长的型式特点,而且是其经济体制特征的折射。本文将结合我国工业化过程的经济增长型式和体制特征,对工业技术进步问题进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73.
可能跟别的同志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太一样,今天主要讲产业竞争力与产业安全的关系. 讲到产业安全,首先要区分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因为在产业活动中,有的属于产业安全问题,有的属于国家安全问题.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主要讨论产业安全问题.比如说美国禁止中国联想电脑卖给美国政府部门,就不是产业安全问题,而是国家安全问题.产业活动里面有一些是属于国家安全问题,我们今天只是讨论产业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74.
1978年以来中国发展的轨迹与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1978年以来,中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已经历了30个年头。3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世界瞩目甚至震撼。二三十年前,“中国”曾经是“贫穷”、“落后”、“封闭”的代名词,今天,中国给世界的印象已是“繁荣”、“财富”甚至“强大”。只是一代人的时间,一个13亿人口的巨大国家就发生了天翻地覆、脱胎换骨的变化,是何种神奇力量所致?美国经济学家E.赫尔普曼(2004)在研究了各国发展的历史后指出:“我们可以认为,与研发投入或物质及人力资本积累相比,制度是决定经济增长的更基本因素。”那么,制度背后的力量又是什么?制度是人创造的,也是人改变的。可以说,是全体人民在创造和改变着社会制度,至少,只有得到人民认同的制度才能发挥推动历史的巨大作用。而制度的创造必须基于两个最基本的因素:一是现实的物质经济条件;二是对于发展的共同意识(这种共同意识可以是自觉的也可能是不自觉的)。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两个观察视角来回顾和分析中国近30年所走过的道路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更清晰、客观地认识面临的问题和矛盾。  相似文献   
175.
21世纪新型工业化道路过程中,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广度和深度。伴随着 工业化的高度开放,中国将全方位地参与国际分工体系。在应付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中,我们应 结合自己经济和社会的特点,采取更为有效的对外开放战略。  相似文献   
176.
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编辑部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科研处联合承办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创刊五周年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4月23日上午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东校区隆重召开。杨启先、李京文、周叔莲、江小涓、刘福垣、周绍朋、金碚、李维安、邹东涛等著名经济学家应邀出席会议并做主题发言。校长文魁教授致开幕词,校党委申建军书记作大会总结,副校长郑海航教授主持会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原校长、原《首都经济贸易大  相似文献   
177.
不同经济制度或体制下产业政策的性质和作用不同,我们需要的是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通过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产业集约化发展,以解决导致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失衡的深层矛盾;产业的部门结构与技术结构密切相关,要把促进技术进步作为产业政策的一个主要目标;产业政策有效实施与经济体制的完善程度密切相关,实行产业政策既要适应经济体制的现状,又要有利于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178.
作者认为,我国现阶段的产业政策主要解决的是由于体制上的弊病而产生的结构失衡问题。在价格体系不合理的条件下,它最迫切的任务是通过国家的干预,实行产业结构的逆价格调节。同时,要着眼于为与有计划商品经济相适应的产业结构调节机制和管理体制的建立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9.
在当代,国有经济的改革无论在经济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都是一个令人瞩目、长期困挠着东西方经济学家的一个难题。回顾本世纪40年代,凯恩斯主义在西方风靡一时,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国有化的浪潮,他们或者通过收买濒临破产的企业,或直接创办一些利润率低、风险大、投资周期长、但又于国计民生颇为重要的企业,创建了一批极为可观的国有企业,形成了所谓“混合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80.
美国的国有企业治理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美国联邦政府直接拥有的三家典型国有企业——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TVA)、美国邮政服务(USPS)和美国全国铁路客运公司(Amtrak)为例,介绍和分析美国联邦政府对其直接拥有的企业的治理。尽管中美两国在社会制度、经济发展阶段存在巨大差异,但是,美国独特的在特定行业和为特定目的设立国有企业并不断完善国有企业治理、提升国有企业经营绩效和重视董事会制度的做法,对中国改进国家在国有企业行使所有权的方式,构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国有企业运营机制等方面,仍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