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0篇
经济学   6篇
贸易经济   20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陈共  李建军 《财贸经济》2001,(11):28-33
本文是从资金供应角度分析了居民认购国债额与其收入、储蓄之间的关系,得出现阶段储蓄性国债在年度国债发行规模中的比重不低于40%,在居民当年认购的国债额中的比重大体保持与非证券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一致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居民在未来5年认购国债的空间,并对政府可发行的凭证式国债规模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2.
23.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理论化和系统总结,必将推动改革开放的步伐,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也将推动财政理论的更新和发展。重新认识和界定财政的职能范围  相似文献   
24.
25.
陈共  刘尚希 《财贸经济》1989,(10):25-30
一、背景如何界定企业和国家之间的收益边界一直是整个经济改革的中心。近几年来,尝试了多种办法,两步利改税试图以税的形式彻底稳定企业和国家之间的收益分配关系,但由于它本身不完善,加之外部环境不合理以及实践中的问题,结果没有取得显著成效。至1986年底,出于企业活力明显不足,同时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政府回头选择了承包制,期望用契约关系来硬化企业和国家之间的分配,以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现行承包  相似文献   
26.
财政与信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理论上明确财政与信用的性质以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是妥善解决财政与银行分工的前提。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国营经济又是国民经济的主体,特别是大中型骨干企业都是国营的。  相似文献   
27.
自1998年8月以来,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今后仍要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为什么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为什么会取得明显成效?这是当前社会公众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为什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这是由当时经济形势决定的。我国治理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于1996年实现了“软着陆”,由此带来了“两个转变”。一个转变是,由卖方市  相似文献   
28.
创建新型财政管理模式的一本新著--评《中国财政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共 《财贸经济》2002,(8):80-80,F003
项怀诚同志编著的《中国财政管理》一书于2001年9月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这本论著的问世,对于财政管理学学科的建设及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财政效率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9.
(一)财政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什么决定的财政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什么决定的,这是在财政理论上坚持唯物史观的核心问题。财政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还是在原始公社早已存在?过去传统的观点认为厨豌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并与国家有“本质”的联系。近年来有更多的同志瓣这一观点提;出质疑,并创立了财政在原始公社已经产生的新的界说。持新的观点盼厨志所进行的考证和:提出的论据,对进一步认识财政本质问题以及使财政理论牢靠地建立在历史唯珥纽主义基础  相似文献   
30.
物质利益仍是人们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的动力,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经济杠杆的作用,就是通过调节物质利益关系来引导人们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和从事该项经济活动的方向。正是从这个意义说,经济杠杆是调节物质利益关系的手段;可以说,没有物质利益,也就没有存在经济杠杆的根据,也就无从发挥它的调节作用。但也不能把一切能够调节物质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