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15篇
工业经济   11篇
计划管理   29篇
经济学   41篇
综合类   41篇
旅游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28篇
农业经济   12篇
经济概况   1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8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81.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根源在于社会资本缺乏,而社会资本培育和积累的主要途径在于微观经济主体在自由经济条件下的充分互动。商业集群由于入群门槛低、内部高度竞争性和开放性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资本培育和积累的首要阵地。在商业集群和社会资本的良性互动中以商业集群所带动的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化经营能够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2.
课堂教学提问作为师生课堂交流的重要沟通形式,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课堂上教师了解学生,引导学生思维,获得教与学的信息反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环节.通过列举大学英词阅读教学实例,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设问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3.
如果说胶济铁路线沿途的中小车站是中西建筑风格联姻的产物,那么,青岛老火车站就是纯粹的德国文艺复兴风格作品.高大的装饰山墙突出了面向市区的主入口,大楼南角耸起一座厚实的钟塔,正居于广西路(亨利王子路)和兰山路(霍恩措伦路)的轴线上,构成了这两条路的对景.而设计出这座异国情调火车站的就是德国设计师--海因里希·锡乐巴.  相似文献   
84.
本文采用实证方法, 将我国改革开放前后不同历史时期投资波动状态加以比较, 以充分、可靠、翔实的数据资料证明, 进入经济体制转轨时期, 我国的投资运行已呈现较为适度、平稳状态。并侧重从理论上分析了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投资波动新变化的原因和从中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85.
通过分析辽宁省大连瓦房店市自然人姓名权认知度数据,得出自然人在姓名权认知上存在权利意识模糊、救济途径难觅、普及力度不足的结论。其原因在于自然人权利意识不强、法律体系不完备以及法律宣传的欠缺,对此提出提升自然人权利意识、整合相关规范尽快实现体系化、加大法律宣传助推自然人权利认知的建议。  相似文献   
86.
蔺妍  范硕 《时代经贸》2020,(6):23-24
为了减轻城市建设用地资源短缺以及城市保障性住房投入资金缺口过大的问题,出现了“在农村集体土地建公租房”的政策。本文从农村集体土地公租房概念出发,探讨这一政策推行以来出现的诸如与法律冲突、利益失衡、融资障碍等法律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希望能对这一政策的继续推行以及房地产市场经济改革的全面深化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7.
工程造价计价方法,在我国经历了由传统的依据“定额”计价模式,到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工程量清单计价制度。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8.
基于对保险生态理论的梳理和剖析,构建我国城市保险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并通过收集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30个城市相关数据,对其保险生态环境现状进行量化测度,直观描述了目前我国城市保险生态环境的地域特征.通过进一步的实证分析,揭示了各城市经济发展差异与保险生态环境差异之间较强的关联性,而各城市保险生态环境的优劣与其保险行业发达程度之间也具有显著的统计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89.
区城经济一体化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并加快了我国区域合作治理的步伐.区域合作治理体制、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则成为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区域经济与区域政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制度保障.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必须尽快建立、完善适应经济一体化的区域合作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治理之间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0.
王维  程少坤  郭艳 《理论观察》2006,(1):154-155
农民增收缓慢成为我国农业发展阶段面临的核心问题,而当前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