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0篇
经济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36篇
农业经济   225篇
经济概况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91.
克服官化、淡化、粗化,推进“两个根本转变”——兼对供销社实施“两个转变”的建议丁声俊在世纪之交、继往开来的历史时期,供销社面临着“两个根本转变”的重要任务:一是供销社体制转变,即改革不符合合作经济性质和特征的弊端,理顺供销社体制;二是供销社经济增长方...  相似文献   
192.
从世纪之交以来中国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历经8年.概括起来,中国8年粮改提供了如下宝贵启示:一是坚持粮食市场化取向不后退,即使有时快一点,有时慢一点,但大方向坚定不移;二是坚持逐步创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流通新体制的总目标不转移,始终如一:三是坚持保护农民利益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的核心不动摇,忠实“以民为本”;  相似文献   
193.
一、我国开创近年来最好的粮食局面当世纪之交“谁来养活中国”的辩论声还不绝于耳的时候,中华大地传来了重灾夺丰收的喜讯,1996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超过4800亿公斤,创造出空前好的粮食形势。铁的事实击破了对中国粮食的“悲观论”和“威胁论”,为这场辩论作了最雄辩的总结。衡量我国粮食形势大好的依据,不是仅仅看年度间的粮食丰歉,而是着重看影响粮食产销的各种长远的、基本的因素。概括起来,全国粮食形势大好的标志有六:一是各级领导精力到位,切实贯彻“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在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4.
一、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旧貌变新颜,跨入了一个具有鲜明历史特征的新阶段。然而,进入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越来越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5.
粮食安全的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粮食安全,是指主要粮食品种的产和销、供和求的动态平衡,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实力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6.
正5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然而,五年奋进史无前,粮食改革谱新篇。回首过去5年,令人鼓舞振奋。展望未来前景,我们信心满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改革发展既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也面临繁重的新挑战,还遭遇全球深度激荡嬗变的新形势。这是经济演变和发展的结果,也促使我国步入"三期叠加"的经济发展新阶段: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发展进入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  相似文献   
197.
198.
面对农业正阔步迈向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我国必须深入研究现代农业明的形式和现代农业经济形态等具有时代意义的课题。更要研究和实施迫切需要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从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与作用出发,“土地”是“根基”,“水源”是“命脉”.“能源”是“动力”,“生态”是“屏障”,“加工”是“效益”,“法规”是“保证”。抓住了“节地”、“节水”、“节能”、“节肥”、“节燃料”和“深加工”等基本要素,就抓住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9.
200.
哥哥丁声树,1909年3月9日诞生于河南邓州大丁营村的三官庙。在度过了80个风风雨雨的岁月后,于1989年3月1日,他那颗“充满学术血液”的、忠诚于祖国和忠诚于人民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名字中的“树”,原来是“澍”,先辈取其“及时雨”之意。后来自改为“树”字,取号“梧梓”,是两种高大落叶乔木,都是“树”,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意思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