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516篇
工业经济   565篇
计划管理   742篇
经济学   347篇
综合类   64篇
运输经济   315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603篇
农业经济   375篇
经济概况   1104篇
信息产业经济   15篇
邮电经济   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336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312篇
  2010年   428篇
  2009年   391篇
  2008年   403篇
  2007年   386篇
  2006年   353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透明国际(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是在全球范围内致力于遏制腐败的非政府组织,成立于1995年,总部设在德国柏林,已在美洲、欧洲、亚太地区、非洲的60多个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  相似文献   
62.
删减会计科目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核算不仅要纳入先进合理的会计核算内容,而且要摈弃过时和繁琐的核算方法,以直观、易懂、简捷的核算方式来满足日益发展的核算要求。笔者认为,现行的企业会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简化核算方法和删减会计科目。一、删减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方法和“材料采购”、“在途材料”  相似文献   
63.
作为最早进入世界500强之一的国有大型骨干企业,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历史新时期,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凝聚了中化人"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形成了持续奋进的不竭动力,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由传统的外贸代理型向营销服务和产业服务型企业的战略转型.2005年中化公司第16次入围全球500强企业,在世界贸易类企业排名和中国最大企业评选中连年名列前茅,2006年入选"中国最具价值品牌"名列第6位.  相似文献   
64.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组建于1998年,是在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仪器进出口《集团》公司、中国海外经济合作总公司等数家原外经贸部直属企业基础上组建的企业集团。集团组建后,如何使所属各企业有机融合成一个整体,真正形成集团整体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是集团公司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集团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研究权衡,采取了由外围到核心、分步推进的重组整合策略,在集团组建初期对多元化业务进行重组整合的基础上,于2002  相似文献   
65.
一、2004年前500家企业集团规模的行业分析营业收入平均规模最大的行业集中在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等基础性产业。按营业收入计算,2004年前500家企业集团的平均规模是198·61亿元,比上年增长35·54亿元,增长速度为21·79%。按营业收入计算的企业平均规模在前10位的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271·67亿元,是前500家企业集团平均水平的11·44倍)、石油加工及炼焦业(1713·00亿元,8·76倍)、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608·01亿元,3·06倍)、其他金融活动(539·00亿元,2·71倍)、保险业(485·00亿元,2·44倍)、零售业(392·32亿元,1·98倍)、水上…  相似文献   
66.
如果说国内对于美国、英国、我国台湾等发展创业投资经验的看法和评价相对比较一致的话,那么对于日本创业投资的评价则比较分歧。赞同的观点认为,日本的创业投资比较成功.主张我国应该学习日本模式反对意见则认为,日本的创业投资不太成功,走了不少弯路,不应该学习日本模式。我们认为,日本在创业投资发展方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不成功的教训,且教训似乎多于经验,但无论是其成功的经验还是不成功的教训,对于我国当前发展创业投资都具有极其针对性的启示甚至警示作用。 1.日本创业投资的成功经验——吸收国外资本参与,发展国际合作创业投资。 为了跟上美国在信息产业领域的发展步伐,不致使日本在即将来临的信息产业技术飞跃发展中落后,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奉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一方面到国外主要是美国进行创业投资的“留学”,与美国合作成立日美金融公司。美国尤其是其中高新技术比较发达的地区,有针对性地收购高新技术企业,以实现对其技术的买断,当技术比较成熟、可以市场化时,移植至日本以解决国内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另一方面,日本非常重视吸收国外创业资本,通过“请进来”方式吸引国外资本进入日本本土进行创业投资。日本创业投资奠基者之一的JAFCO,率先在硅谷启动了JAFCOAMERICA,与美国一流的创业投资家合作,在美国进行创业投资活动。JAFCO AMERICA聘请美国有丰富创业投资经验的专家担任总裁和首席执行官进行管理,学习了美国先进的创业投资经验,在实践中逐渐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创业投资管理人才,不仅自身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使自身资产极大增值,于1987年在NASDAQ上市,目前其市值已经超过40亿美元。更为主要的是为日本跟踪世界最新高科技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窗口和通道,为发展日本国内的创业投资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还帮助一批美国创业投资企业进入了日本创业投资市场,为吸引国外创业资本到日本投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JAFCO因此成为日本现代创业投资业的领头羊和代表者。1990年法国巴厘巴银行在香港建立了巴厘巴-日本创业基金,向日本有前途的公司或产业进行创业投资。据日本大藏省统计,1983年外国在日本的创业投资仅有40多项。到80年代后期,外国创业资本向日本高科技产业的投资项目已多达100多项。日本成为除了美国之外创业投资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 2.日本创业投资的教训之一——金融机构参与过度,创业投资和创新活动发展受限。 由于日本的创业投资机构多由金融机构设立,对于高科技企业投资比较谨慎保守,甚至敬而远之。投资对象多为低风险项目,且投资项目比较分散,对于高科技项目涉及不多,长此以往造成了多种极为不利的后果: (1)创业投资事业发展缓慢。日本的创业投资事业基本由金融业主导,基金方式的创业资本相对缺乏,加以日本创业板股票市场不发达,创业投资缺乏适当的退出渠道,致使日本创业投资发展虽然起步较早,但发展比较缓慢,并且走了一些弯路,未能跟上国际创业投资发展的潮流。一方面,日本创业投资公司的数量和投资额大大低干美国。日本目前只有110多家创业投资公司,75%的创业投资公司的资本总额在5亿日元以下。而美国则拥有620家创业投资公司,创业投资公司管理的资金超过385亿美元,比日本创业投资公司的投资规模大得多。另一方面,日本创业资本的组织形态主要以大企业和金融机构附属的创业投资公司为主,20世纪7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高级形态的创业资本——创 (下转封三)  相似文献   
67.
绍兴企业在应对欧盟第35类纺织品反倾销案的路上走得并不孤单,8月24日,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联合绍兴市外经贸局,在绍兴召开欧盟第35类纺织品无损害抗辩企业应诉工作会议。从会上获悉,全国已有包括绍兴27家企业在内的56家企业提出了反倾销应诉,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也在近日向欧盟委员会提交了欧盟第35类纺织品产业无损害抗辩,全国联手应对反倾销的网络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68.
我们华龙集团是1994年建厂的一家股份制乡镇企业,经过8年的艰苦创业,目前已发展为占地100万平方米,拥有员工9600多人,下设10大分公司,产销量位居全国同行业前3位,总资产达30亿元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1999年,"华龙"商标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0年,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华龙方便面已成为畅销全国的名牌产品.在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中,我们实施了四大战略.  相似文献   
69.
"中性"的财政政策可以说是我国经济周期发展到特定阶段时"应运而生"的对策。从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已开始走出通货紧缩趋势的阴影,国民经济加速发展,表明我国经济运行又处在一个新的重要的上升阶段。但是,在经济加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部分地区和行业投资增  相似文献   
70.
一、“十一五”时期高技术产业的融资需求总量与结构预测1995~2002年的数据显示,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随GDP增长,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根据回归得到两者之间的关系(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GDP×(3.2×10-5)以及2010年GDP比2000年翻一番的远景目标进行预测,到2010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达到5.73%,总额达到10244.73亿元。按照1995~2002年高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