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4篇
工业经济   13篇
计划管理   33篇
经济学   16篇
综合类   2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29篇
农业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14篇
邮电经济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有几个朋友今年炒股颇赚了些钱,谈及收益用于何处,几乎都倾向于买房。看来吾辈想指望炒房族提高觉悟,或者年轻人不当房奴当租客,还是大有难度的。  相似文献   
82.
朱辉  梁明志 《工业技术经济》1998,17(5):32-32,37
在林林总总的广告海洋中,有些广告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无论是视觉,还是感觉上,都给人一种新鲜感,同时也达到了广告的目的;突出了广告的艺术色彩。但有些广告则不然,虽然也作了许多创意,但内容却不是很好,观众看后却不明白该广告推出的是什么产品,该产品到底是什么东西。这就涉及到广告的质量。我们形象的用“虚”与“实”来体会广告该如何做才能达到其效果。 所谓“虚”,并不是指虚假广告,而是指无论做什么产品的广告,都不应失其科学性,就是说要广告作者在文案写作和设计时,要有的放矢,言之有物,根据什么对象说什么话,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广告要“实在”。  相似文献   
83.
一、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现状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集团存在着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滥收乱支,资金体外循环(小金库)、国有资产流失这四个与财务工作密切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始终困扰着我国经济生活和国有企业改革.这四个问题存在着内在联系:财务滥收乱支和资金体外循环是因,国有资产流失是果,这一因果关系是这几个问题的实质内容,而会计信息失真则是因之而产生的表象.在这四个问题中,财务收支管理和资金体外循环的失控是最根本性的一个问题,这表明我国现实企业管理中财务监控十分薄弱,财务监控已成为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现实而急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84.
今年4月初,中国政府与新西兰政府在北京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FTA)。作为中国与发达国家签订的第一份自由贸易协定,它将对推动两国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相互投资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
殷立丽  朱辉 《经济视角》2009,(1):104-108
写在前面 在长春市有这样一所小学.前瞻性的办学理念及差异化的理论体系备受教育界瞩目.其集团化的教育发展模式和提升速度成为业界人士广泛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86.
朱辉 《经济导刊》2006,(12):88-89
我们这代人因为深受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和文化的熏陶,脑海里的穷人大多集中了中华民族所有优点,穷人善良、勤劳……时过境迁,如今的穷人早已沦落为“高尚人士”笔下批评、嘲笑的对象,穷人粗鲁、不讲文明、缺少进取精神、缺乏眼光……穷人大多没文化、不喜欢看书,这当然也算一条。  相似文献   
87.
朱辉 《商业文化》2007,(13):20-20
“在城市拆迂补偿方面.按市场价格进行补偿是不合理的.因为城市化是全民的成果,其利益不应该完全给房主.应建立城市化基金,将这些收益按照一定的规定来分配。”  相似文献   
88.
朱辉 《新西部(上)》2013,(Z2):196+202
党校青年教师要实现从函授教学到主体班次教学的转型,必须充分认识两种教学的差异和自身特点,做一名踏实的学习者,扮演好沟通者、组织者、协调者、评价者的角色,最终提高授课效果。  相似文献   
89.
为了提高财政透明度、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保证财政预算的完整性和公开性,政府必须全面、真实、公允地反映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财务状况。文章以编制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为出发点,探讨改革政府会计体系的会计目标、会计主体、会计要素、会计基础和会计计量等相关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90.
企业文化不是“企业”+“文化”,更不是附庸风雅借以装饰企业的文化,它原本是一个舶来品,发轫于日本,成就于美国,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传入中国后,适应了我国“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转轨,渐成燎原之势而备受推崇。但是,具体做起来却使人有无所措手的茫然之感。这样的现实给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提出了广阔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