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26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6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1.
产业内贸易类型、利益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分析产业内贸易测度、分类及其利益的基础上,探讨产业内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并从产业内贸易总水平、垂直差异型产业内贸易、水平差异型产业内贸易等角度实证分析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垂直差异性产业内贸易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着促进作用,而水平差异性产业内贸易对经济增长起着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2.
贸易保护成本及估计方法研究的最新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贸易保护成本的内容、估计的模型及方法,长期存在较大的争议,但日渐成熟。标准教科书的贸易保护成本只涉及了进口品与国产品同质条件下配置效率损失。即便是配置效率损失,也不止这一内容,更何况除了配置效率损失的静态成本之外,还有多方面的动态成本。很难找到一个分析框架能够完整估计贸易保护的全部成本。对西方贸易保护成本文献进行跟踪研究,有利于我们借鉴其分析框架和估计方法。然而西方学者的研究也存在局限性,我们在估计中国贸易保护成本时,一方面应借鉴西方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一定要立足中国实情。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所指珠江三角洲系指广东省,土地面积18万平方公里;人口8642万人;2001年本区GDP10556.47亿元,占全国的11%,长江三角洲指上海市与浙江、江苏两省,土地面积21.1万平方公里;人口1.38亿人;2001年本区GDP21210.9亿元,占全国的22.1%.80年代初,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发端于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一度取代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引擎.……  相似文献   
14.
中国贸易成本的数量、效应及其决定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贸易成本越来越成为国际经济贸易一个关键因素,传统贸易成本的估计是采用缺乏微观基础且基于对称性假设或数据很难获得的理论模型。利用能克服以上缺点的模型估计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成本、贸易成本对中国贸易增长的贡献及其决定因素,得出结果:1980年至2007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成本下降近一半,贸易成本对中国贸易增长的贡献平均占60%,贸易成本的影响因素包括贸易伙伴国的收入、关税水平、地理位置、经济一体化程度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对中国农产品1995-1998年贸易竞争力状况分析可知: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呈持续下降态势。价格、农产品本身品质的贸易政策是影响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必要引起各方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制造业出口碳排放:总量、结构、要素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结构分解法探讨制造业CO2排放变化趋势,分析出口对中国制造业CO2排放的总体影响,将制造业出口CO2排放的影响因素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行业研究。结果表明:规模效应是制造业出口完全CO2排放上升的最重要因素;结构效应的作用方向不稳定,总体上增加了制造业出口CO2排放,但这种效应很小;技术效应对制造业出口CO2的排放虽有一定的减排作用,但还不足以抵消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因此,应当对当前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进行更加有效的调整,提高各行业尤其是高污染行业的减排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7.
18.
进口贸易是一国获得国际技术溢出的重要途径。基于改进的进口贸易R&D溢出资本度量模型,利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计量方法,对国内R&D、进口贸易R&D的技术进步效应做估计与比较,从动态视角分析两种技术进步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总的来说,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和国内R&D都是我国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相比较而言,前者的贡献度略小于后者;但在某个时期两种力量会相互抵消。因此,应进一步重视与占世界大部分R&D的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进口贸易,提高国内R&D投入数量和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许统生  梁肖 《财贸经济》2016,(3):123-137
在测度中国与86个贸易伙伴2000-2013年双边贸易成本和加总贸易成本的基础上,本文立足中国垂直分工的实际,实证中国加总贸易成本对ISIC两位数分类制造业17个子行业的比较优势和出口份额的影响,并做三种稳健性检验以消除内生性偏离.结果表明:加总贸易成本呈现下降态势,但仍高出10年前发达国家的1/3,对部分国家的双边贸易成本不降反升;加总贸易成本是我国制造业产品“全球”和“局部”比较优势和出口份额的决定因素,对贸易成本密集度越高的行业,这种影响出口的效应越大.因此,应考虑贸易成本密集度及“国内附加值率”的产品结构,降低贸易成本以促进国内附加值率高的产品的出口,实现外贸发展方式的实质转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产品贸易成本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既有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基础又有新新贸易理论基础的改进的引力模型,测度了中国主要农产品的贸易成本。结果显示:1996~2009年,中国主要农产品的平均贸易成本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从农产品内部结构看,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贸易成本较低,下降幅度也较大。在贸易伙伴中,中国与日本、美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成本低于中国与东盟、欧盟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成本。在行业比较中,中国农产品的贸易成本高于制造业产品的贸易成本。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等非关税壁垒已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阻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