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46篇
工业经济   21篇
计划管理   45篇
经济学   43篇
综合类   12篇
运输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158篇
农业经济   10篇
经济概况   45篇
邮电经济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381.
为建立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预算管理体系,提高预算的调控力、执行力和科学化、精益化水平,企业应转变以往预算管理较为粗放、对经营管理缺乏事前控制的方式,积极采取各项措施,管控预算进度,强化预算管理,以制度建设和预算控制为手段,以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考核相配套的预算管理新模式,充分发挥预算引领调控作用,推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向纵深方向发展,使全面预算的效益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382.
邬维奇 《上海保险》2013,(9):47-48,51
一、数据库和大数据概述 数据库营销的理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它是指公司收集客户的大量数据并加以利用制作营销方案,激发消费,提升销售量的营销策略。随着科技和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数据的产生量正以惊人的速度递增。  相似文献   
383.
基于区域、双边与部门层面,以中国参与CAFTA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为例,考量生产共享程度、结构与动态变化.结果发现:中国与东盟制造业生产共享水平尚处低位,但呈快速增长态势;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共享水平显著较高且前景较好;中国在CAFTA制造业生产共享体系中的获益水平增长较快,但剔除了贸易规模扩张效应的获益效率呈现下滑趋势.  相似文献   
384.
文章对国外裁员受害者的研究成果加以归纳和介绍,重点阐述被裁人员面对裁员时的立即反应、采取的应对策略、后续工作寻找过程及再就业后工作表现等研究现状。最后,基于以往研究成果,提出一个裁员受害者研究总体框架,揭示未来研究方向,并对国内日益增多的裁员现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85.
386.
水稻插秧机的使用与维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化育插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的强度,省工节本,保证了水稻高产稳产。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继品种和栽培技术更新之后进一步提高水稻劳动生产率的又一次技术创新。如何使机具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充分发挥机器的工作效率,是水稻机插技术推广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就水稻插秧机的使用与维护进行探讨,首先分析水稻插秧机的使用与维护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再从多方面对如何加强水稻插秧机的使用与维护进行深入的探讨,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87.
388.
运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的数据,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以及创新型人力资本对该影响的偏效应。研究发现:现阶段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显著的非线性影响,且对于不同程度的创新型人力资本来说,这种积极作用存在差别,即存在创新型人力资本的“门限效应”。从偏效应看,创新型人力资本削弱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服务化的积极影响。从生产性服务业行业特征异质性看,低中技术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提升的积极作用更显著,且在不同技术特征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创新型人力资本效应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389.
<正>我国《票据法》是上世纪90年代以纸质票据为蓝本起草的,近年来电子票据的使用占比快速攀升,已经成为票据市场的绝对主体。如何将电子票据纳入《票据法》框架并赋予其清晰的法律地位,成为推动我国票据市场规范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相关国际实践值得借鉴。电子票据立法问题的产生票据在各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我国,商业汇票用于国内企业间商业支付;在美国,支票使用历史悠久且非常普遍;在英国和日本,银行承兑汇票在历史上曾广泛用于国际贸易,本票则主要用于国内的信用支付。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