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8篇
经济学   15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1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为考察私营企业员工从众性与创造力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422名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员工在从众性的信任因素上得分较高,在创造力的因素上好奇性和挑战性的得分较高;不同性别的企业员工在从众性上存在显著差异;从众性与创造力存在负相关,群体压力与冒险性、挑战性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信任与冒险性、好奇性、挑战性也存在显著负相关,行为参照与创造力的四个因素都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一、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偏低 从收入法核算的GDP看,在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从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在此期间,统计口径的调整是其原因之一。即便考虑这一因素,劳动者报酬占比偏低、下降过快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影响了居民消费的增长。近年来我国储蓄率持续上升,主要是企业储蓄上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改革实践和创新,改变了过去政府独家投资、独家建设和独家经营管理的旧体制,逐步形成了在政府统一规划和管理下,多元化投资、多模式运作和社会广泛参与的新体制。今后在推进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方面,要加强中长期规划,建立协调领导小组,分行业制定监管细则和特许经营协议范本,分类管理特许经营项目,改造审批流程,调整土地政策,加强对特许经营企业的政策支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参与和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朝着年初提出“双防”方针时所预期的方向发展。消费价格涨幅趋缓,增长过热的风险大幅度降低。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中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比原来估计的要多,影响要大,出现了一些需要关注的新情况、新问题。物价涨幅仍处高位,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正在发生变化,通胀的中长期压力不容忽视;经济增长则面临外需下滑、内需不稳、困难增加等多重压力。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在稳定物价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之间寻求新的平衡点,“缓通胀,稳增长,促转型”。  相似文献   
15.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转变政府职能”是我国“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内,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两个根本性方向。随着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不断下降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倾向下降,消费率持续走低,最终消费中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6.
陈昌盛 《财贸经济》2020,(5):F0003-F0003
随着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财政,面临着—项重大任务:如何在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支撑起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2019年我国实施了以更大规模减税降费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通过为经济主体减轻税费负担来稳定经济增长,但也加剧了财政收支矛盾,财政可持续问题由此受到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增速将会曾现两类不同性质回落 中国经济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征,经济增长率将逐步下降,经济运行的脆弱性将有所增加,一个充满挑战和更加接近高收入社会新的发展阶段正在开启.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随着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改善,资产泡沫化风险明显降低,经济运行整体上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预计全年经济增长降中趋稳,但不排除风险因素叠加引发增长滑波的可能。因此下半年宏观经济应以稳步微调为基调,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9.
<正>我主要从宏观的角度谈一谈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几点感受。大家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发展有算力、算法、数据三股支撑性力量,我认为数实融合与数字经济的发展同样也存在三方面力量,分别是技术突破、商业创新和监管制度。在这三方面力量中,过去两年更多的聚焦在制度层面,大家普遍认为监管对数字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今年形势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2022年11月,ChatGPT正式对外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这种革命性的技术力量,  相似文献   
20.
高储蓄率既是支撑我国高投资和高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储蓄偏高导致消费相对不足,也成为影响内需增长的突出问题。当前扩内需、保增长,仅仅从高储蓄的总量层面出发很难制定针对性政策。需要着眼于居民储蓄的细分结构特征,搞清具体是什么部门、哪些群体、哪些年龄阶段的人在增加储蓄以及背后的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