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0篇
经济概况   1篇
信息产业经济   1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3月,万物复苏,春天的脚步渐渐近了。我们无法忘记10年前的这个时候,小平同志南巡,给中国带来了改革开放的盎然春天。时下恰逢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召开,我们期盼着此届盛会能给祖国继续带来改革的春风和政策的春天。为了迎接这个寓意特别的"春天",我们推出了一曲特别的"乐章"——本期的封面故事《中关村核心区,科技与文化的交响曲》。  相似文献   
92.
一两年前,许多民众尚不知为何物的“霾”字,如今已经成了人们谈论最多的熟悉字眼。  相似文献   
93.
北京的符号     
一年一度的高考刚刚结束,今年北京的作文题目是《北京的符号》。这是一个非常亮丽而厚重的题目,要想真正做好它,并不容易。何谓“北京的符号”?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但冷静一想,还是能够梳理出一些“标准答案”:承载着北京的历史内涵,闪烁着北京的人文色彩,代表着北京的时代特征,蕴涵着北京的未来气息……如此看来,或人,或事,或物,只要具备上述“标准”,皆可成为“北京的符号”。我们每个人,每个单位,每个行业,其实都是考生,在“建设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94.
卫汉青 《中关村》2005,(6):11-11
今年年初,一家中央级媒体在头版头条位置刊载了一篇文章,标题是《中南海关注自主创新》,文中记述了中央领导对以中关村为首的高新技术园区自主创新的高度重视。“中国创造”和“自主创新”的呼声最先在中关村发出,“中国创造”和“自主创新”的硕果也最先在中关村结出。1988年以后设立的标志着中国科技领域最高级别的国家科技进步奖,来自中关村的联想汉卡、方正照排、同方威视、汉王笔、中国芯等,连续荣获8个(2000年以后蝉联5个)一等奖便是一个明证。中关村的创造结晶已经水乳交融地融进了中国的每一根毛细血管,君若不信,请看看下面这一组打…  相似文献   
95.
卫汉青 《中关村》2005,(8):11-11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60年一个花甲子,中华民族早已不是当年赢弱不堪、任人欺凌的“东亚病夫”,一跃成为世界竞技场上强有力的实力角色。我们就能满足吗?不,不能。当今的世界正处于和平发展时期,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科  相似文献   
96.
卫汉青 《中关村》2006,(3):11-11
2006年春天,一个最耀眼的词出现在中国的天空:创新。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唯其不断创新,才从茹毛饮血的猿人进化至今日现代科技时代的人们;横看世界各个发达国家,正是依靠大量创造人才和创造成果的积累,方可人均国民生产值高于我们几倍甚至几十倍。本期“封面人物”,是一位刚刚离开我们的“当代毕昇”——王选先生。为中华文明的数字生存权而争的王选,已经超然于某一领域的科学家,也超然于企业家,在中国人眼里,这位身体单薄的长者是一位创新英雄和民族英雄。本刊主笔王宏甲的《纪念王选》,发出了享用王选先生印刷革命恩泽的全球华人的共同哀…  相似文献   
97.
中国的机会     
全球化、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创新型国家、创意产业、新新中国……一连串崭新的名词和概念令人目不暇接。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这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战争、瘟疫、灾荒,虽然仍未在这颗星球上杜绝,但是和平与发展毕竟已经成为近几十年全世界的主旋律。想一想,那场席卷亚非欧美的世界大战,已经是60年前的事情了。而中国告别那场动乱幡然而起,也已经30年了。世界给了中国一个机会,没有了大的战争波及;历史给了中国一个机会,经过100多年的兵荒马乱和十年浩劫,中国人痛定思痛,人心思进,正在从几千年的封建樊篱中走出,向真正的民主和幸福…  相似文献   
98.
卫汉青 《中关村》2023,(12):68-73
<正>纪世瀛是中关村传奇中的传奇,是贯穿中关村43年发展历程的一位代表性传奇人物。2023年秋天,一本沉甸甸的《43年创业心灵感悟》摆在我面前,这是纪世瀛先生的新著。纪世瀛何许人也?一位年逾八旬的中关村元老,一些媒体和社会各界的人喜欢称他为“中关村第一村民”。今天的中关村,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科技创新的样板,是当代中国最亮丽的名片。2013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政治局全体成员走进中关村集体学习,更是共和国未来发展方向的示范和象征!  相似文献   
99.
卫汉青 《中关村》2006,(12):9-9
2006年即将向我们挥手告别,“2006最佳风云榜”的评选活动也如约而至。回顾2006,我们感慨万千。当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中国这古老而又神奇的国度的时候,我们需要铭记那些在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人物和事件。作为时代的记录者,我们深感责任在肩。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一直走在世界的前端?是什么让我们国人引吭高歌、傲立于东方之巅?答案林林总总《。中关村》杂志管中窥豹,试图在本年度最后一期刊物中为读者多介绍点什么。不可否认,走在时代最前沿的是被人们奉为“英雄”的时代先锋,他们遍布经济、科技、教育、文化诸领域,并在他们所属的领域…  相似文献   
100.
中关村被誉为"中国的硅谷",早已成为中国科技的制高点和创新文化的策源地,似乎是男人的世界。不,这里更有芳草如茵、鲜花怒放,有一大批巾帼英雄活跃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绽放着美丽和芳香。本刊从2003年创刊起,每年3月便以"硅谷玫瑰"为题,介绍一些中关村的优秀女性。本期"封面故事"《中关村盛开"硅谷玫瑰"》,我们又采撷了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