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45篇
工业经济   29篇
计划管理   121篇
经济学   85篇
综合类   36篇
运输经济   9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143篇
农业经济   22篇
经济概况   40篇
邮电经济   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刘鑫 《经济》2008,(12)
2008年11月18日,在北京市地坛公园附近的一家商务会所,立思辰公司举办了以"绿色办公,节约制胜"为主题的战略发布会,以此来向媒体发布其2009年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2.
刘鑫 《经营者》2008,(4):68-69
Blue Nile因为什么成功?除了借助网络兴旺的东风外,和它自身的发展策略有着怎样密切的联系?为何追随者甚多,却没有一个能复制它的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53.
商业是否能够成为社会向正面变革的驱动力?我们能不能在富裕起来的同时对社会做出贡献?从U2乐队主唱Bono的Red campaign(注:这是一项由大企业和社会名流发起资助的全球性的旨在帮助非洲摆脱艾滋病、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的慈善基金),  相似文献   
54.
目前国内的金融营销以金融产品营销为主,本文将从金融产品营销存在的根源缺陷角度揭示金融品牌营销将最终会取代产品营销。以CIS系统在我国的实行现状为切入点分析银行品牌营销发展的李大潜力,探讨金融品牌营销的中国之路将是市场、营销、服务的差异化定位道路。  相似文献   
55.
曾几何时,公众记者还是个新概念。现今,用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以及手机全副武装起来的普通公众经常报道从洪水、火灾,到缅甸街头暴力事件的一切。将这场全民自己动手制作(DIY)运动与某种观点联系起来。即每个想法和个人活动都值得在Facebook上发布,不难看出公众营销正成为消费者至上主义的最新形式——还是说得通的——后者也被营销者看成是极具潜力的“圣杯”。  相似文献   
56.
V:顾客点评(Customer Testimonials)在市场营销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Jeanne:利用顾客点评是我最喜爱的营销战略之一,尤其是在电子邮件营销战中。点评在很多方面都很有益:它们提升了品牌信用:它们是用户生成内容的最初形式。好的点评可以是出色的市场营销工具。  相似文献   
57.
2008年已经悄然走过了2/3,是否还在为错失的营销良机而扼腕,也许,你需要的并不是感叹与遗憾,而是应寻觅新的机会。2008年,有哪些营销创意值得留意,又有哪些契机值得把握呢?  相似文献   
58.
Pink,著名内衣品牌维多利亚秘密旗下的一个主要针对大学女生的子品牌。自2004年上市,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就实现了年销售额由3亿美元增至10亿美元,成为公司主打品牌的梦想。  相似文献   
59.
刘晶  刘鑫  韩勇 《活力》2005,(9):65-65
2002年,我国决定在国家重点企业开展总法律顾问制度试点,并发布了《关于在国家重点企业开展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2004年5月,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出了《关于在国有重点企业加快推进总法律顾问管理办法》,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将全面实行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其中大型企业应设置企业总法律顾问。在此背景下,应充分认识国有商业银行推进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的必要性,要将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提到重要日程,不断加强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以下就加强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0.
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各方当事人关注的焦点,企业的信用风险到底有多大,应该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度量,一直是困扰各利益相关主体的难题。在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广泛使用的各种信用风险管理模型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因此,选用由美国著名信用风险管理专家Altman建立的“Z评分模型”,来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分析评价进行实证研究,验证其在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程度,是对解决该问题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