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1.
摘要:从地方债认购倍数、各省地方债与城投债发行利差、境外资金对城投债与地方债的持有量变化等角度,分析境内外资金对券种的投资偏好差异,初步测算各省可行性地方债置换规模并提出城投化债方案。研究发现:(1)本轮化债之前,各省地方债发行利率均低于该省AAA级城投债发行利率,并且发生过城投风险事件省份的利差更大;化债之后,利差有收窄趋势;(2)投资者对某省地方债的偏好高于该省城投债,并且境内资金对发生城投风险事件省份地方债的偏好更加明显;(3)按照2022年财政收入和地方债余额测算,除吉林和云南外,其余省份地方债发行规模尚未触及阈值,存在地方债置换空间。基于上述实证结论,提出城投债化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依据2015-2021年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MS-VAR探究了不同违约风险环境下融资流动性与债券资产流动性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无论是利率债还是信用债,其资产流动性与货币市场的融资流动性存在互为正反馈的流动性螺旋。此外,两类流动性间的互动特征存在非对称性和异质性,在风险时期,融资流动性与利率债资产流动性互动特征比较明显,而在平稳时期,融资流动性与信用债资产流动性互动特征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流动性创造功能的发挥是银行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使用2007年第1季度-2020年第2季度我国36家上市商业银行面板数据,考察了在数字金融发展视角下经济政策波动如何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结果表明,经济政策波动上升会抑制银行流动性创造,且主要体现在对银行资产端和负债端流动性创造的抑制,但会促进银行表外流动性创造。基于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经济政策波动上升主要是通过银行降低资本风险承担、资产风险承担和违约风险承担,从而抑制银行流动性创造。对于反映银行数字化转型程度的移动服务、研发能力、软件应用和公司治理等水平较高的银行,经济政策波动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负向影响有所降低。但是对于处在反映数字金融服务总体水平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等水平较高地区的银行,经济政策波动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当前,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构建现代金融体系和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流动性创造视角,考察金融科技发展对银行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外部竞争效应大于技术溢出效应,对银行流动性创造产生抑制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资产端流动性创造和表外流动性创造的负向影响,但对负债端流动性创造没有显著影响。金融科技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的增加均会抑制银行流动性创造,但其数字化程度提高则会促进银行流动性创造。(2)金融科技发展通过经营效率和风险承担等渠道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即金融科技发展通过降低银行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以及抑制银行总体违约风险承担、资产风险承担和资本短缺风险承担,从而对银行流动性创造产生负向影响。(3)随着金融科技发展,大型银行或高数字化银行均会增加流动性创造,但高市场化地区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受到更加明显的抑制。本文为在新时期正确把握金融科技与传统银行关系,进一步稳妥推动金融科技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