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47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31篇
经济学   39篇
综合类   35篇
贸易经济   13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1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61.
制造业企业专业化分工会影响企业创新,且二者之间的关系受制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尽管以往研究成果已涉及专业化分工与企业创新间的关系,但现有相关文献缺乏探究专业化分工影响企业创新机制方面的成果。笔者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分工理论,利用2007—2020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相关有效数据,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专业化分工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过程中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的调节作用。检验结果证实:专业化分工对企业创新投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企业创新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数字化转型对专业化分工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较高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在专业化分工负向影响创新投入和正向影响创新产出的关系中均发挥强化作用。本研究通过实证检验制造业企业专业化分工影响企业创新的机制,拓展了交易成本等理论的应用范畴,丰富了专业化分工和企业创新方面的相关文献,为企业在专业化分工中推进创新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2.
文章基于中东北非地区(即MENA地区)的20个国家2003—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效应模型FGLS估计方法,实证研究正式制度距离对中国在中东北非地区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政治制度距离与中国对中东北非地区的直接投资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经济制度距离并不是影响中国在中东北非地区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3)法律制度距离会显著反向影响中国在MENA国家的直接投资且其影响程度最深;(4)中国在中东北非地区的投资并不具有自然资源寻求型动机,但劳动资源寻求型动机与战略资产寻求型动机较大,风险规避意识较强,市场规模对于中国在低收入水平的MENA国家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对优化中国在MENA国家的投资提出加强制度共建、投资多元化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3.
韩雷  冯彤  刘长庚 《财经研究》2023,(1):4-18+3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强调经济发展和全社会共同富裕的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劳动者的贡献与其报酬增长的同步程度过低,这已经影响了共同富裕的实现。为此,文章检验了我国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与劳动报酬提高的同步程度,重点讨论了市场化改革和劳动保护对实现同步提高的不同影响效果。研究发现:我国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提高的同步程度较低,不到31%;全要素生产率与劳动报酬提高的同步程度相对较高,但也不到50%。市场化改革和劳动保护是提高同步程度的两条主要路径。在市场化改革较为深入的情况下,最低工资能更好地促进同步提高。相比较来说,市场化改革能拉平企业间的工资差距,最低工资在短期内增加了企业退出概率、资本替代劳动的附加效应,从而降低了就业率。当前,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报酬增长的同步程度,应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通过低成本的市场流动和就业转换实现劳动贡献和劳动报酬一致;逐步健全劳动保护机制,“量力而行”不搞“冒进”,与市场化改革匹配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64.
财产性收入是居民财产增值、财富增加的有效途径,是判断财富生态发展的重要标尺。良性的财富生态应体现“湿地”特征,呈现“橄榄型”社会结构。随着产权制度变革,我国财富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财权逐步向更为微观的产权主体转化,通过产权分享,增加中低收入人群的财产性收入,逐步实现财富分享,进而形成财富“湿地”。在实现路径上,需要从群体人数最多、最需要扶持和发展的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入手,合理界定中产群体划定标准、持续推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构建“产权链+供应链”股权共享平台,以塑造和谐稳定的财富“湿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65.
运用基于非径向距离函数(NDDF)的修正Metafrontier超效率模型对中国278个地级市的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并与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LPI)相结合,分析中国城市生态效率的动态演化结构特征及其模式差异。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生态效率呈现缓慢增长态势,“资源节约”效率相较于“环境友好”效率增长更快。从变量分解看,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节约是“资源节约”效率改善的贡献主体,而工业废水与二氧化硫排放对“环境友好”效率改善的贡献大体相当。从动力来源看,区域技术追赶是城市生态效率改善的主要驱动力,而区域管理效率产生了抑制效应。研究结论有助于识别不同类型城市的生态效率改善动力来源及其动态演化模式差异,进而为精准提升不同城市的生态效率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6.
基于近年出现的“佛系青年”“躺平”等现象,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有序probit、工具变量法和条件混合过程(CMP)估计发现,独生子女身份对非认知能力中尽责性维度的影响存在两面性。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在主观态度上更具尽责性高分特征,但在客观行为上尽责性得分更低。在乡村样本、男孩样本和父亲从事体制内工作的样本中,独生子女身份对行为尽责性的负面影响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父母参与的频率相对较高,是独生子女态度更积极的原因之一;在家庭内部分工中,独生子女较少参与家务劳动,是其行为尽责性低分特征的重要根源。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父母生育决策、教养方式以及国家人口政策提供了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67.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影响着资源的空间流向和分布格局。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偏误,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实施作为外生冲击,基于城市面板数据,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对资源空间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有助于矫正资源空间错配,且这种积极作用在人力资本水平高、已纳入城市群规划的城市发挥得更加充分。分资源类别来看,数字基础设施对资本空间错配的负向影响显著,而对劳动力的影响不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通过促进资源流动负向影响资源空间错配、优化资源配置格局。由此提出以数字基础设施升级为重点、市场机制优化为抓手,降低资源流动成本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8.
李竹  吴卫  王兆峰 《经济地理》2022,(5):223-232
文章基于2002—2017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回归模型分析总体和分区旅游产业依赖度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并判断其拐点,运用B-K中介效应探讨总体、分区和分等级旅游产业依赖度对经济增长率影响的传导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总体旅游产业依赖度与经济增长率呈稳健“N”型曲线关系,拐点分别为RD值6.24%和13.44%。(2)中、西部呈显著倒“U”型曲线关系,东部呈不显著倒“U”型曲线关系。(3)总体旅游产业依赖度通过物质资本投入、对外开放和政府干预对经济增长率产生促进作用,通过制造业发展、人力资本投入和技术创新产生抑制作用;东中西部传导因素影响强度具有差异。(4)较低和低旅游产业依赖度区通过“红利效应”传导机制促进经济增长;中等旅游产业依赖度区表现为传导机制转变特征;较高旅游产业依赖度区通过“挤出效应”传导机制抑制经济增长;高旅游产业依赖度区存在向“复兴作用”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9.
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核心目标是提升流域内城市在主体功能实现和民生发展方面的协调发展水平,实现流域内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利用江西、湖南、湖北三省37个地级市2004—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两湖”生态经济区设立对流域内城市协调发展的带动效应。研究发现:“两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显著提升了流域内城市的协调发展水平,且该规划的带动效应存在显著的地区异质性与时间动态异质性。通过进一步分维度分析发现,生态经济区规划对民生发展水平的提升效应较其对主体功能实现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以上结论对生态经济区流域内城市走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70.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覆盖范围愈发广阔,对传统会计和审计带来显著影响,如何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会计和审计实效,备受业内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大数据环境下传统会计和审计转型的重要性,分析了大数据技术对会计和审计的多方面影响。在探讨大数据环境下传统会计和审计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转变主观认知、完善会计和审计工作规则体系等多个角度与方面,探讨了大数据环境下传统会计和审计的转型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