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377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43篇
经济学   136篇
综合类   36篇
贸易经济   154篇
农业经济   17篇
经济概况   9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701.
契约制度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杰  黄冠华 《中国金融》2006,(15):55-57
中国资本市场参与主体众多,功能各异,关系纷繁复杂。在纷乱的现象后面,应该有一种共性和本质的东西,这就是契约制度。  相似文献   
702.
丁志杰 《新财经》2007,(8):110-111
国家外汇投资公司之所以入股黑石,并不在于入股本身,而在于通过黑石开辟一条在美国进行股权投资的渠道  相似文献   
703.
丁志杰 《新财经》2007,(3):112-112
2006年10月,我国外汇储备突破1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外汇储备超过万亿美元的国家,外汇储备规模存在一定程度的失控。在“十一五”期间,我国要建立石油、主要矿石等资源的战略储备。因此,有人自然而然地把两者联系到了一起,认为运用外汇储备建立资源战略储备是一剂双赢的良方。  相似文献   
704.
金融格局的变化与金融的宏观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市场化的发展和金融的深化,产生了资本交易的要求。信用进入资本领域,为资本的流通提供了可能性;资产的证券化,为资本交易提供了规范的价值实体,并促  相似文献   
705.
金融中介理论的发展趋势和理论前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大强 《济南金融》2007,(12):24-27
金融中介是储蓄-投资转化过程中的基础性的制度安排,金融中介为什么会存在一直是金融学领域关注的问题。本文对近年来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金融中介理论的发展进行了综述,这些理论从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金融中介功能观、风险管理和参与成本等角度解释了金融中介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706.
“适当的关系就是一切”在中国,如果有人公开声称“适当的关系就是一切”,那他一定会被认为玩世不恭。但这句口号却是出自大通银行之口,其英文原文是“The right relation- ship is everything”。  相似文献   
707.
丁志杰  经纬 《资本市场》2006,(12):64-66
尽管不能完全肯定贸易顺差没有水分,但2005年以来贸易项下资金流动没有出现异常变化。异常资金从“表外”转向“表内”,且成为支撑巨额贸易顺差的结论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708.
郝瑞  张悦 《时代金融》2014,(9Z):135-137
在股票投资市场不断发展的今天,由于各种限制因素,可供广大投资者选择的价值投资方式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缺陷。本文选择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作为样本,运用SPSS软件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方法将样本股票排名、分组,对排名高低与各个分组的股票进行了特征分析,以此探索出了一种新的股票基本面分析方法,可以在较低维度综合考虑若干股票分析指标,并把股票分类,适应不同偏好的广大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相似文献   
709.
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政策成为各国央行实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核心工具,但对其溢出效应的研究还停留在传统的传导渠道层面。文章基于非传统传导渠道的视角,先构建以CAPM为基础的模型理论说明资产组合再平衡传导渠道的机制,再以MSVAR模型实证检验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政策通过资产组合再平衡渠道对中国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使中国长期国债收益率下降、通货膨胀上升、产出水平下降,并且在不同区制下溢出效应的程度有所不同。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政策、资产组合再平衡渠道和信号渠道是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新机制。这一结论对中国人民银行改革货币政策框架及加强国际货币协调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