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7篇
工业经济   10篇
计划管理   52篇
经济学   34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48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135篇
信息产业经济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虽说俄罗斯总理普京此次来华,是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的例行安排,但由于行前媒体披露,此行可能开启中俄合作的新篇章,所以还是吸引了舆论的高度关注。现在看来,媒体的预测情况基本属实。普京这位俄罗斯政坛"常青树"此次北京之行,确实结出  相似文献   
22.
王坤 《中关村》2009,(4):48-49
今天,在面对“美国金融危机”极有可能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的现实历史面前,谁最有机会“借机”快速崛起而鹤立国际?毫无疑问,世界都把眼光投向了中国!  相似文献   
23.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者马丁·雅克日前在英国《观察家报》发表文章,用翔实数据论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光明前景。文章认为,西方某些人因傲慢不愿正视中国崛起,仍在热衷于“唱衰中国”。  相似文献   
24.
中国崛起已经是正在进行时,但路漫漫其修远兮,未来依然任重道远。笔者认为,除了进行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之外,中国的当务之急还必须重建有影响力和凝集力的国家意识形态,重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民族的复兴首先是民族精神的复兴。国家的崛起首先是思想的崛起。改革的成功首先是思想理论的正确。  相似文献   
25.
【英国《卫报》4月20日】我们已经进入了少有的历史时期之一,其特征是全球霸权地位从一个大国转移到另一个大国。上一个这样的时期是在1931年到1945年之间,以英国结束金融优势地位、被美国取而代之为标志。也许有人要说,冷战也是这样的时期,其实不然:冷战是两个大国之间的一场意识形态斗争,而这两个国家在实力上自始至终都完全不可相提并论。新出现的这个时期以中国崛起、美国衰落为标志。也许这样的变化过程早在10年前就已经开始,但在当时,由于西方把全部精力放在“9·11”事件及其后续影响上,几乎没人注意到这一点。事实上,布什政府的想法恰恰相反,它认为整个世界正在进入由美国扮演全球强国角色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26.
今天中国所经历的"中国意识危机",实际上是自近代以来的第三波。清末到"五四运动"是第一波,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是第二波。"中国梦"是自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民主富强梦想。直到今天,这个梦想仍然是中国人追求变革和进步的巨大思想动力。在现实中,"中国梦"这个概念的提出,就是要解决今天中国很多人对国家的前途、对自己的前途的信心危机。历史上,每一次"中国梦"的背后都是当时面临的信心危机,而信心  相似文献   
27.
从全球安全到全球经济增长这种种问题上,中美面临着共同的挑战与责任,我们也有动机共同合作。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政府在一直努力稳固中美关系的基础。我第一次访问中国是在1979年,当时距离我们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只有几个月时间。当时中国刚开始实行经济改革,我正是见证这一演变过程的首个美国参议院代表团的成员。通过上个月去中国访  相似文献   
28.
国际政治环境变化与中日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的终结、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以及中国“崛起”的世界影响是导致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日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最主要的国际政治因素。这3个因素的互动,促使日美两国选择中国取代苏联作为同盟关系所要针对的共同潜在目标,这成为中日之间政治关系冷却、相互猜疑加深的一个根本原因。然而,中日之间的共同利益基础是现实存在的,而在导致两国政治关系冷却和紧张的原因中,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心理的和情绪的成分。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必将成为中日关系新的共同战略需要和两国关系的纽带。  相似文献   
29.
日本思想界与实务界都重视新近有关“中国崛起”的说法。在日本近代思想的基础上,作者探究了“中国崛起”如何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获得理解,指出虽然日本思想流派纷杂,却因为日本在面对近代化的欧美时,向来是以东亚作为其现身的身份,所以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是日本思想界自我认识的关键,如何规范中国在东亚的位置将影响日本面对欧美的现身策略。即使日本思想界在本体论上赋予中国某种东亚性质,但实际上并不能决定日本面对中国的政策。在日本思想界既有的亚洲论述以及有关中国东亚性质的语境中,极少有由中国单独面对西方的理论主张,可是“中国崛起”的论点恰恰暗示了中国不必先结合日本,就可以单独面对欧美。这是为什么日本思想界一旦面临“中国崛起”这样的课题,其所能提供给政策界的视野十分不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30.
中关村视线     
《中关村》2007,(2):12-13
众望所归:盼世界平民的福星袁隆平获“诺奖”“民以食为天”。和谐世界离不开粮食。“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中国和世界的粮仓奉献出一把“金钥匙”。他研究的成果,在前两期计划中已经实现了亩产700公斤和800公斤的目标,日前,袁隆平兴奋地告诉我们:“到2010年,第三期超级杂交稻将达到亩产900公斤,这是我立下的军令状!”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辛勤耕耘者。当他誉满天下的时候,不忘初衷,依然心在田头。播种智慧,收获喜悦,毕生的梦想就是让世界上所有的人远离饥饿,过上幸福的生活。美国的一位经济学家曾向世界发问,“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袁隆平用他的科研成果回答了全世界,“中国人通过科技进步和艰苦奋斗,不仅养活自己,而且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目前,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在中国已累计推广60多亿亩,增长稻谷6,000多亿公斤。20多年来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