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9篇
工业经济   9篇
计划管理   35篇
经济学   28篇
综合类   26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53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61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城乡文化交融是城乡统筹的重要内容,休闲农业正在蓬勃开展,对于城乡文化交融具有促进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休闲农业的文化交融功能,这对休闲农业的发展走向和政策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为此,本文站在文化交融角度考察休闲农业对城乡文化交融的价值和实现路径,以此深化对休闲农业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23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顺应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趋势的体现,有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通过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行理论研析,从经济、社会、文化三个维度对不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行类型化分析研究,提出新时代深入贯彻民族政策、建设互嵌式社会结构、强化情感联结等加强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路径,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巩固“三交”的工作基础;以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建设为抓手,扩大“三交”的社会基础;积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夯实“三交”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233.
中西交融与近代中国传统农业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衣保中  刘洁 《中国农史》2000,19(2):65-72
  相似文献   
234.
结合卢前《新疆见闻》所记1946年随于右任在新疆的具体行程,可以了解到卢前在新疆丰富的文化交游活动和散曲集《西域词纪》中表现的饮食文化、歌舞文化、服饰文化、戏剧文化等的具体历史语境。《西域词纪》体现了卢前展现新疆民俗风情、发掘新疆文化与中华文化关联性的积极作为,卢前在新疆的一系列文化活动也体现出现代行旅新疆的知识精英对中华文化在边疆地区传播方式的深入思考。梳理卢前《西域词纪》也有助于深入理解近现代新疆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为新疆和平稳定和民族团结大业提供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235.
魏晋之际,士人着装可谓独树一帜,以南京江宁西善桥东晋墓出土《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大型砖印壁画为线索,通过文献方法及实地调研进行梳理,对其人物服饰进行研究,梳理魏晋士人服饰特征:战争不绝,服饰交融;放情肆志,袒胸露臂;散首披发,冠巾杂乱;清淡风尚,佛教意蕴。服饰是文化的载体,外显形式最为直接和常见。魏晋之际士人的服饰形象及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对后世影响深远,意义深厚。  相似文献   
236.
本文对近年来尤其“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史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强调所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为:经济史资料的整理、甄别与利用成绩斐然,经济史研究认真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专题性研究有所突破,经济史研究成果得到社会普遍认可,中青年学者成为经济史研究的主力军,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构建中国经济史话语体系取得了一定进展,经济史研究领域不断得到拓展,经济史研究平台进一步扩大,经济史教学与研究相得益彰,等等。文章指出经济史研究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主要为:学术评论尤其学术批评是经济史研究的一个瓶颈;对部分新公布的经济史资料的甄别、深入解读和研究显得严重滞后,一些成果只是对关键词的简单量化统计,没有对资料、数据背后深层次原因的挖掘与研究;重复研究乃至学术不端现象时有发生;贯通宏大且具有理论突破的研究成果比较少见;历史学的经济史与经济学的经济史在研究方法上各自为政,融合或相互借鉴有待加强;经济史教材显得比较单薄,难能满足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需要;对我国前辈经济史学家论著的整理与研究重视不够;部分研究成果存在为数据而数据、为模型而模型的倾向;近现代档案资料公布严重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史研究的深...  相似文献   
237.
地理事物非整数维的空间存在形式、非均匀的空间组合方式、非理想态的演变状态(简称“三非”现象),是人文经济地理空间存在与发展的常态,也是社会经济系统外在复杂性的重要体现。借鉴系统科学的研究成果,可较还原论、确定性理论更好地解释当前人文经济地理学所关注的这一空间复杂性。由此,文章梳理了自上世纪中期以来与人文经济地理研究相关的系统科学的发展历程,并以城乡过渡带为主分析了“三非”现象的内在机理、外在表象,探讨了当前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局部理论困境及其解决途径。其目的就是要从非线性、系统整体性的视角,解释现实空间中看似“混乱”实则有一定规律可循的空间特征、演变态势、运行机制,进而为学界提供一个更科学、更贴近实际的认知途径。  相似文献   
238.
本文论述中国加入WTO后,WTO规则框架所体现的主要思想理念与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所发生的碰撞与交融,分析入世对人们思想意识带来的变化,探索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