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37篇
  免费   249篇
  国内免费   116篇
财政金融   1094篇
工业经济   515篇
计划管理   2580篇
经济学   3731篇
综合类   1427篇
运输经济   20篇
旅游经济   21篇
贸易经济   2537篇
农业经济   574篇
经济概况   1871篇
信息产业经济   10篇
邮电经济   22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473篇
  2022年   282篇
  2021年   448篇
  2020年   410篇
  2019年   505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288篇
  2016年   332篇
  2015年   403篇
  2014年   634篇
  2013年   624篇
  2012年   728篇
  2011年   787篇
  2010年   820篇
  2009年   934篇
  2008年   1009篇
  2007年   966篇
  2006年   808篇
  2005年   757篇
  2004年   744篇
  2003年   778篇
  2002年   566篇
  2001年   400篇
  2000年   239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4年   4篇
  19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教育经济学不应只是正规学校教育的经济学,在终身学习的理念下,正规学校教育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步伐的停滞和人力资本投资的终结。教育经济学未来拓展的路径,除了理论基础上的"外延式"发展外,还可以在原有的人力资本理论框架内走一条"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即强调综合考察人力资本投资的多种途径,特别是教育和培训这两种最主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形式,让教育经济学走出正规学校教育经济学的固有领地,团结在人力资本理论的名义下,与培训经济学融合,走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的广阔天地,惟其如此,才能全面、深入地研究人力资本的经济价值及其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04.
105.
谭萍 《科学决策》2008,(12):107-108
深入了解人力资本的特征,挖掘人力资本的能量和动力,核心在于对员工的激励。结合需求层次理论,抓住需求的多样性、层次性、潜在性和可变性,将需求层次理论应用到工作中,同时区分激励因素和维持因素,运用有效的激励方法,有助于对人力资本进行高效的激励。  相似文献   
106.
农业发展与人力资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所以,如果懂得穷人的经济学,我们也就懂得了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原理。世界上大多数穷人以农业为生,因而如果我们懂得农业经济学,我们也就懂得许多穷人的经济学。——西奥多·舒尔茨《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相似文献   
107.
人力资本价值计量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笔者通过对人力资本价值的深入调查研究,在总结、测算国内外人力资本价值计量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当期价值理论。本文对此理论的突破性和创新性作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08.
人力资本概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概念是整个人力资本财务理论展开推演的出发点。本文首先对几种人力资本概念进行辨析,在分析评价国内外人力资本概念的基础上,对人力资本财务理论的核心概念——价值观人力资本进行了明确界定。  相似文献   
109.
本文从阐述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入手,结合我国人力资本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设性投资建议,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110.
中国的“离制造业”现象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产业演进规律表明:劳动力在产业间分布存在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移动的趋势,工业内部结构相继经历重化工业、加工组装工业和高新技术工业分别为主的阶段性演进。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取决于一国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政治和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在工业结构的阶段性演进过程中,易出“离制造业”和“产业空心化”现象,降低国家的竞争力。由于各产业相对工资收入差别、制造业预期利润率偏低、教育市场化以及包括媒体等社会舆论和地方政府无意识边缘化等因素的作用,从中国目前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流向来看,中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离制造业”现象,一定程度上的“离制造业”现象导致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不足、企业达不到应有规模和吸收就业人数有限,竞争能力距制造业强国还有很大距离。避免“离制造业”现象,促进制造业发展,政府必须注意制度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和舆论的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