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9篇
财政金融   120篇
工业经济   32篇
计划管理   159篇
经济学   44篇
综合类   28篇
运输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91篇
农业经济   14篇
经济概况   53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51.
无固定期限合同,如此可怕? 宋先生于1997年3月进入一家贸易公司工作.2001年7月1日,他和公司方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52.
《农家致富顾问》2014,(4):31-31
“永久性”合同在法律上叫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它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无确定终止时间并不是没有终止时间,一旦出现了法律规定的情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同样能够解除,因此“永久性合同”只是一个通俗的说法。根据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除非劳动者明确提出订立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53.
《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后,企业应该做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有关专家和企业家的思考与认识或许可以给企业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4.
案例刘某等15人均系漯河市某厂通过报名、考试、体检等程序被录用的操作工,于2001年进厂工作。他们从事的职业具有一定的有毒有害性。2008年2月,合同即将期满时,厂方要求按原劳动合同续签,刘某等15人提出已在有毒有害的环境里工作5年,为了解自己的身体是否受到侵害,要求厂方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由厂方支付检查费,支付有害工作补助,遭到厂方拒绝。刘某等人就此问题多次和厂方交涉,  相似文献   
155.
《国际金融》2009,(12):66-67
中银结构性理财产品介绍"汇聚宝"2009年12月第二期一、风险揭示本理财产品有投资风险,投资者应充分认识投资风险,谨慎投资。本期产品最不利情况是产品到期日前被银行提前终止,投资者按照产品说明书约定获得从产品起息日到提前终止日之间投资收益。  相似文献   
156.
本期案例2008年2月1日,王某进入上海某服装销售公司(以下简称服装公司)工作,并与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2年的劳动合同。合同中约定,王某到服装公司设立在某商场的柜台任销售,每月的基本工资1500元,另外公司还会根据销售量给予奖金。2010年元旦过后,服装公司书面通知王某,由于公司已经决定撤销王某所在的柜台,所  相似文献   
157.
介绍极坐标法在任意点置镜测设线路中桩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8.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建立劳动关系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到期既不终止又不续订而继续保持劳动关系等情况。对这种劳动关系人们称其为事实劳动关系。事实劳动关系是一种未按法律规定程序和形式建立、而其主要实质要件基本合法的劳动关系。事实劳动关系虽然未按程序法规定建立,  相似文献   
159.
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然而实际中却存在大量的无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并因欠缺相应的完整的劳动法规范予以调整,当事人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往往非常不明确,从而极其容易滋生劳动纠纷,致使社会和谐受到严重冲击。本文着重对事实劳动关系进行解析,主要阐述了事实劳动关系的概念、事实劳动关系的产生、事实劳动关系内容的确定、事实劳动关系的变更以及终止等,以期在理论上理清事实劳动关系,引起各界重视。  相似文献   
160.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外商投资企业不断增加,企业解散工作也日渐增多。由于国家有关外商投资企业解散的法律法规不够具体,不配套,实施中遇到不少困难,因此,对这类法律法规应及时调整、补充和完善。1.合同终止、企业解散是否需审批机关批准,现有法律法规规定不一致。《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简称《合资法》)第十三条规定:合营企业如发生严重亏损,一方不履行合同和章程规定的义务,不可抗力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