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74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47篇
财政金融   16801篇
工业经济   648篇
计划管理   3025篇
经济学   3905篇
综合类   1546篇
运输经济   73篇
旅游经济   6篇
贸易经济   4572篇
农业经济   2653篇
经济概况   3766篇
信息产业经济   18篇
邮电经济   72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313篇
  2022年   234篇
  2021年   409篇
  2020年   522篇
  2019年   544篇
  2018年   185篇
  2017年   473篇
  2016年   681篇
  2015年   935篇
  2014年   1922篇
  2013年   1811篇
  2012年   2281篇
  2011年   2632篇
  2010年   2282篇
  2009年   2670篇
  2008年   2626篇
  2007年   1834篇
  2006年   1474篇
  2005年   1609篇
  2004年   1983篇
  2003年   2212篇
  2002年   1502篇
  2001年   1223篇
  2000年   1242篇
  1999年   339篇
  1998年   400篇
  1997年   380篇
  1996年   342篇
  1995年   313篇
  1994年   334篇
  1993年   247篇
  1992年   249篇
  1991年   329篇
  1990年   262篇
  1989年   116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58年   10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加大农发行信贷支农力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我国农村金融出现了支农能力弱化的趋势。这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迫切需要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步伐,提升农村金融的战略地位,调整农发行的职能定位,拓宽业务范围和资金来源,加大农发行信贷支农力度,充分发挥农发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2.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贫困农户的脱贫致富是一大难题,也是衡量各地新农村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在“八七扶贫攻坚阶段(1994~2000年)”,扶贫贴息贷款的大量投入,是我国绝对贫困人口迅速减少的重要原因。为探索现阶段扶贫贴息贷款政策的效应,充分发挥扶贫贴息贷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助推作用,人民银行黔江中心支行对辖区渝东南一区四县(黔江区、石柱县、彭水县、酉阳县、秀山县)扶贫贴息贷款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扶贫贴息贷款信贷扶贫作用正日趋弱化,扶贫效果不理想,扶贫贴息信贷政策亟需进行及时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993.
从当前的货币信贷形势看,“宽货币、松信贷”的金融格局初步形成,宽松的信贷投放为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提供了资金来源。在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增长异常强劲的经济金融形势下,我们应密切关注新增贷款的投向,警惕部分行业低水平盲目扩张和信贷扩张过快,产业结构失衡等突出问题,加强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994.
《青海金融》2006,(6):12-14
青海海东小额扶贫信贷项目,是澳大利亚政府无偿援助1234.37万元人民币,采用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推广的一个扶贫项目。该项目是在1996年8月正式启动的,海东计委为项目实施单位,运行两年后,从1998年4月项目从海东计委项目办正式移交到海东农行(海东计委由原来的项目实施单位演变为  相似文献   
995.
周桓 《青海金融》2006,(6):52-53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农村信用社面临着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加强抵债资产管理,盘活资金,提高变现能力,减产资产损失,增加信贷流通,发挥好其自身服务“三农”的优势,是目前农信社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96.
高廷民 《中国金融》2006,(20):73-73
2005年12月,中国银监会批准福建、湖北、陕西等三省首批开办邮政储蓄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试点;2006年8月,中国银监会批准山东等十个省份为第二批邮政储蓄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试点。该项业务试点的开展,是中国邮政恢复开办储蓄业务以来首次推出资产类业务,标志着邮政储蓄持续2o余年“只存不贷”的历史走向终结。这对于拓宽邮政储蓄业务范围,增强邮政储蓄事业活力,加快邮政储蓄与商业银行的接轨步伐,实现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减缓农村资金外流压力,在农村信贷市场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农村其他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信用社提高贷款服务质量,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试点工作覆盖率低,宣传工作力度小,贷款额度小、期限短,加之该业务品种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使邮政储蓄定期存单质押贷款扰如“蜻蜓点水”,其积极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997.
规范小额信贷组织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中 《中国金融》2006,(5):33-33
作为微观金融领域的创新,小额信贷组织在国外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在为各国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方面取得显著效果。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成功的小额信贷组织至少要具备四个基本要素:一是合法,具体包括机构合法、业务合法以及行为合法等内容,二是盈利,即小额信贷组织能够通过经营获取足够利润,以维持自身存在和发展,三是实施外部监管,主要包括政府监管机构的监督管理、政府其他部门的管理以及行业自律管理等内容,四是有发展前途,即小额信贷组织能向正规金融机构转化,这是对每个小额信贷组织都很重要的正向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998.
贷款二级市场是国际银行业金融创新的重要成果 商业银行传统的贷款业务主要是对工商业发放短期的流动资金贷款,贷款形式则是与商品交易相联系的票据贴现。这个狭窄的业务范围,保证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有利于防范银行经营风险。但是,这又导致其他的社会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制约商业银行的发展。随着金融业竞争的加剧,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商业银行突破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范围,大规模地介入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贷款领域。特别是60年代以后,随着资本市场的崛起,商业银行进行了大幅度的信贷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999.
任统 《中国金融》2006,(9):42-44
当前货币信贷运行情况 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较快,现金回笼正常 第一季度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1.05万亿元,同比增长18.8%(见图1),增速比上年同期高4.8个百分点。消除季节因素后,M2季环比折年率为17.5%,比上年末高0.3个百分点。当前M2增速较快。  相似文献   
1000.
山西平遥模式对欠发达地区组建小额信贷组织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木火 《南方金融》2006,(10):66-67
本文以山西省平遥县组建小额信贷组织的模式为案例,对广东欠发达地区如何借鉴平遥模式,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化进程等实际情况,适时组建受现行法律保护的民间小额信贷组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