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8篇
工业经济   52篇
计划管理   118篇
经济学   43篇
综合类   7篇
贸易经济   231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82篇
信息产业经济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 毫秒
31.
对实际汇率的研究一直沿着购买力平价以及对购买力平价的偏离展开.本文把贝特兰德的双头垄断博弈模型扩展到两国,从两国生产差异产品出发,建立实际汇率决定基本模型.根据模型分析,我们得到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本国产品对外国产品的替代性增强、本国产品的市场需求增加、本国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上升或本国提高进口关税,本国实际汇率将升值;提高本国非贸易品生产部门的要素生产率,本国实际汇率将会贬值.  相似文献   
32.
继“全国牙防组”收钱就可出具资格认证被查处之后,2006年12月28日,国家认监委又“揪”出了中国绿色市场认证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质量安全监管认证中心、中国质量认证标准协会、中国产品质量认证中心、中国绿色环保产业认证委员会等5家挂有“中国”字头的非法认证机构。  相似文献   
33.
据粗略估计,美国政府近几年进行的反倾销调查案件中大约有一半左右针对中国产品,并且逐年呈日益上升的趋势,日益成为中美经贸关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随着中美之间贸易的继续增长,理论上两国应当遵守WTO的反倾销协议,但实际上两国又有各自的反倾销方面的国内立法,尤其是美国在执行过程中,常将国内法置于反倾销协议之上,而且反倾销协议原则性较强,操作方面常通过国内立法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34.
《英才》2009,(4):8-8
我服务的公司是一家在华的德国企业。从公司的角度我可以看得很清楚,现在人民币升值太厉害了。因为现在在澳大利亚买德国货,都比在中国买要便宜。这种状况让出口损失不小。要知道中国是一个一半的GDP靠出口的国家。如果人民币还不贬值,那么中国产品就会失去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35.
《中国核工业》2011,(12):7-7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制造的首件中国产品“ITER环向场(TF)超导导体”近日已正式交付启运。  相似文献   
36.
一周人物     
美国限制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做法使美国在中国市场失去很多机会,这对美国企业是不公平的。中方认为,美国长期以来对2000多种中国产品实施许可证管理也是不公平的。——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指出,希望美国通过放宽对高技术产品的限制和扩大对中国  相似文献   
37.
Mr.Liao Zhifeng,the general manager of Seychelles Chinese Products Franchisee Ltd.,also the vice chairman of Africa Reunification Promotion Federation,and the Secretary-General of Seychelles China Reunification Federation.  相似文献   
38.
王文正 《浙商》2009,(9):36-36
面对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任何输出产品存征的小问题,都有可能成为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者抵制中国产品的借口。  相似文献   
39.
在几年前,反倾销对许多国人而言还是很新鲜的词。入世7年来,虽然大家慢慢熟悉了这个词,但离真正运用它还有很大距离。有些企业一旦在海外遭遇反倾销,就会不知所措,有些干脆选择放弃,为此痛失了许多机遇。如果我们的企业不了解反倾销规则,反倾销就会成为有些国家制裁我国产品的手段,我们的企业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因此,企业要想善用反倾销规则,就要从熟悉并掌握这些规则开始。  相似文献   
40.
在国际化经营中,名牌企业与名牌产品价值连城。创出中国产品国际品牌,是加入WTO全球化竞争的需要,更是增强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法码。近年来,我国知名企业纷纷从“出口创汇”转向“出口创牌”,通过打造中国产品国际品牌,推进企业经营国际化,竞争全球化,实现更大规模的“走出去”战略。这些企业的成功做法,对于迎接WTO挑战的我国企业是颇有启迪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