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628篇
  免费   500篇
  国内免费   194篇
财政金融   11391篇
工业经济   4457篇
计划管理   24600篇
经济学   15624篇
综合类   5499篇
运输经济   1393篇
旅游经济   282篇
贸易经济   18020篇
农业经济   5134篇
经济概况   23822篇
信息产业经济   374篇
邮电经济   726篇
  2024年   250篇
  2023年   907篇
  2022年   711篇
  2021年   1172篇
  2020年   1073篇
  2019年   1281篇
  2018年   473篇
  2017年   1115篇
  2016年   1663篇
  2015年   2753篇
  2014年   7999篇
  2013年   7132篇
  2012年   8733篇
  2011年   10315篇
  2010年   9092篇
  2009年   7955篇
  2008年   8611篇
  2007年   7077篇
  2006年   5932篇
  2005年   6579篇
  2004年   5057篇
  2003年   4523篇
  2002年   2847篇
  2001年   2274篇
  2000年   1819篇
  1999年   661篇
  1998年   615篇
  1997年   500篇
  1996年   364篇
  1995年   364篇
  1994年   310篇
  1993年   220篇
  1992年   221篇
  1991年   219篇
  1990年   224篇
  1989年   144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0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刘金凤  魏后凯 《财贸经济》2021,42(2):134-148
中国城镇化进入了以提升质量为特征的减速阶段,农民工有序完成迁移第二个过程,即在城市定居下来,这是高质量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快速上涨的城市房价对农民工定居意愿的影响日益凸显.本文首先构建中国城乡人口迁移两个过程的理论模型,分析城市住房价格对农民工定居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其次将2012-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与288个城市数据匹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市高房价显著降低了农民工的定居意愿,而定居意愿下降将会阻滞城镇化的进程.机制检验发现,城市高房价主要通过提高农民工家庭在城市的预期购房成本进而降低其定居意愿.此外,本文还进行了个体异质性和城市异质性检验.个体异质性检验发现,城市高房价对第二代、低受教育水平和本地无房农民工定居意愿的负向影响更大,对更高收入水平、更大发展空间以及可获得公共服务农民工定居意愿的负向影响更小;城市异质性检验发现,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高房价对农民工定居意愿影响的负向作用逐渐增大.本文的政策含义是抑制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提高农民工收入和福利水平、提供更为平等的公共服务,以及解决好进城农民工"三权"有偿退出问题,可以增强农民工的定居意愿,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3.
44.
新年伊始,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吹响了进军“十四五”的号角,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向未来,作为重庆主城都市区重要支点城市的綦江,将如何展现以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4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发展,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农业的基础性和弱质性决定了财政支农的必要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的历史阶段,农业的稳定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研究财政支农规模和结构,分析直接影响和决定财政政策效果的因素,从而提出政策建议,提高财政支农的效果。  相似文献   
46.
文章针对固定翼无人机在城市大比例尺测图中的精度问题,利用固定翼无人机在焦作市进行航摄试验。利用Map Matrix软件系统进行空三加密并且对测区内的像控点以及检查点的进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固定翼无人机在城市进行大比例尺测图其精度能够满足1∶500的测图要求。  相似文献   
47.
吴丹  胡晶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20):128-136
科技创新规模扩张和科技创新效率提升是增强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两条关键途径。基于现有研究鲜有结合科技创新规模和科技创新效率开展国家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现状,采用因子分析法,系统筛选国家科技创新规模影响因素,并结合科技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完善国家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DEA Malmquist指数模型,评价不同时期国家科技创新效率变化指数,以及中国与全球10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时空差异性。研究表明,R&D投入强度、R&D研究人员、专利申请量、科技期刊文章数、高科技产品出口额占制成品出口总额的百分比、科技创新效率是影响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指标;1991-2014年中国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呈指数增长态势,有力提升了国家科技实力;全球10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水平除日本出现一定波动外,其余九国整体呈小幅递增态势。  相似文献   
48.
49.
50.
随着社会对城市管理要求的提升,综合使用物理技术和数字技术成为创新解决方案的重要来源。文章总结了美国主要城市在四类基础设施领域的科技应用趋势,分享了其在哮喘病治理、市内交通安全和火灾预防方面的最新科技应用实践,并提出了对中国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