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7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6篇
财政金融   2314篇
工业经济   239篇
计划管理   810篇
经济学   869篇
综合类   296篇
运输经济   24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1237篇
农业经济   154篇
经济概况   1034篇
信息产业经济   9篇
邮电经济   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359篇
  2011年   380篇
  2010年   365篇
  2009年   459篇
  2008年   734篇
  2007年   877篇
  2006年   699篇
  2005年   493篇
  2004年   383篇
  2003年   311篇
  2002年   382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231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的运作空间扩大,进入中小企业融资市场成为各外资银行不约而同的选择。外资银行提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一方面会增加中外资银行间的竞争,促进中资银行加速管理和业务创新工作;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应忽视外资银行在推动中国企业管理水平提升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2.
随着2006年末我国内地银行业的全面开放,渣打、恒生、花旗等老牌外资银行逐步进军我国企业融资市场,中小企业首先成了他们竞相追逐的目标。另一方面,国内本土银行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创新也正在进行,就连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等原来门槛较高的银行也纷纷放下“架子”,面向众多中小企业开发富有特色的信贷产品。中外银行面对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的角逐,为国内步履艰难的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133.
二手房市场     
《北京房地产》2007,(2):63-64
二手商铺成交下降两成,市场进入淡季2006年北京的二手房市场在两税的巨大影响后,经过金九银十的调整迅速恢复了交易的火热,在11月份更是迎来了又一个交易高峰,四季度的二手房市场整体表现强劲。土地增值税没有给市场带来普通住宅市场太多的变化,在利空出尽的情况之下,前期被压抑的买卖双方的真实交易愿望将在年底继续释放,12月的二手房的交易  相似文献   
134.
《浙江房地产》2007,(1):27-33
国内外房地产业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房地产市场具有周期波动特点和规律。我国的房地产业发展历史还不长。但房地产市场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波动现象。1994年和2004年出现了明显的市场过热。导致国家采取系统的调控政策。降低了房地产投资和国民经济运行的风险,同时也导致许多企业投资失败。招致巨大损失。回顾这两次房地产市场波动的过程可以发现。政府和企业在周期上升阶段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在周期下降阶段则是落井下石,羊群效应十分明显。不仅加大了周期波动幅度。而且也对政策效果和投资收益产生不利影响。 特别是在经历了2004年以来的宏观调控后。各级政府和各类房地产参与主体都在教训中反思。如何才能正确把握房地产周期规律。做好时机决策,未雨绸缪,运筹帷幄,始终把握房地产投资运作的主动权?为此。浙江省房地产业协会、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和杭州市房地产开发集团合作。在2006年开展了“房地产周期波动中企业投资项目时机决策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房地产企业土地购买规模与时机决策;(2)城市可进入性评价与进入时机决策;(3)房地产项目启动时机与运作进度控制。 为了促进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为广大会员单位改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刊特刊登课题成果的一部分,介绍城市选择和进入时机决策的思路和方法,供大家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5.
处于相对弱势状态下的中国企业如何才能抗衡跨国巨头?行业的后进入者怎么才能找到生存的立足点? 以弱胜强、以小搏大是绝大多数中国企业都必然面临的一个战略困境。即使是那些在中国市场上已经取得领先地位的中国企业,从全球的范围来看,它们的规模、实力与全球的跨国公司相比,弱势地位依旧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36.
孟祥江  范立滨 《活力》2007,(10):70-70
电力要进入市场,就必须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遵循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这是电力进入市场必须具备的物质和体制条件。在现代企业制度确立后,电力企业要实行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抛弃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政企不分、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破除垄断经营思想,对诸多思想领域来一次深刻的革命。这不仅关系到电力企业能否以积极的姿态进入市场,而且是电力企业能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模式健康有序运行的关键。电力企业进入市场应具备什么样的意识、采取何种对策呢?笔者就此问题作探讨。  相似文献   
137.
王超 《中外物流》2006,(5):21-23
由于物流企业实质上进入障碍低,近4—5年国内物流企业数量急剧增加.国外物流巨头纷纷登陆中国.国内物流企业竞争压力增大。近阶段.我国物流行业竞争加剧的速度远远超过我国物流企业改善管理的速度.而物流企业员工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低素质.低工资.低管理,低技术,我国现阶段“学院型”物流人才培养与我国物流企业急需“操作型”高素质人才差距很大.导致我国大中小型物流企业中高层人才短缺,管理滞后,电导致物流行业所说的本行业进入“洗牌”阶段。  相似文献   
138.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影响外部企业跨区投资进入模式选择主要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煤炭行业的特征,以我国东中部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的实践为例,分析影响煤炭企业跨区投资进入模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9.
市场进入壁垒、进入管制与中国产业的行政垄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世英 《财经科学》2005,(2):111-117
本文在对中国产业行政垄断研究的基础上,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对该问题给予了较全面的论述.其基本逻辑过程是:如果不存在市场的进入壁垒,那么,没有外力干预的市场竞争机制将导致最优的社会福利结果.如果存在市场进入壁垒,则可能是技术进入壁垒、企业战略性进入壁垒和政府进入管制,如果这些进入壁垒的效应有利于市场竞争机制的有效发挥及社会福利,那么政府对此就无需进行干预;反之,就应存在着政府干预,而且这种干预的程序和方法都应该具有有效性和公平性.如果我们将这种干预称作政府管制的话,就不应该存在所谓政府对产业的行政垄断.本文从上述分析逻辑给出行政垄断的定义,并对在我国建立完善有效的产业政府管制以及消除产业的行政垄断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0.
一、民间资本参与地方金融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尽管近几年来随着政策的放宽,在政府的引导下民间资本加快了投资步伐,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得到了进一步拓宽,但让民间资本通过入股、参股等形式参与地方金融体制改革,寻求发展的新出路仍有其必要性。事实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