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75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29篇
财政金融   6969篇
工业经济   1901篇
计划管理   5596篇
经济学   3954篇
综合类   1078篇
运输经济   259篇
旅游经济   5篇
贸易经济   4358篇
农业经济   2074篇
经济概况   5666篇
信息产业经济   44篇
邮电经济   82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79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363篇
  2019年   244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258篇
  2016年   295篇
  2015年   501篇
  2014年   1668篇
  2013年   1844篇
  2012年   2681篇
  2011年   2892篇
  2010年   2628篇
  2009年   3230篇
  2008年   3234篇
  2007年   2374篇
  2006年   1951篇
  2005年   2138篇
  2004年   992篇
  2003年   805篇
  2002年   635篇
  2001年   503篇
  2000年   428篇
  1999年   245篇
  1998年   187篇
  1997年   141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151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103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1.
112.
113.
《北方经济》2002,(8):6-9
2000年,是内蒙古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拐点,GDP结束了连续三年的下滑,进入回升期。国内外经济形势尽管仍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总的趋势是逐渐向好,结合内蒙古宏观经济模型,预计2002年其回升速度将进一步提升,全年GDP增长速度将为10.3%。  相似文献   
114.
近10年日本宏观经济的理论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10年日本经济停滞不前,一方面对外经济状况不佳:日元对美元汇率技术下跌。且不断加剧;出口增长放缓,贸易顺差连续下滑,另一方面国内宏观经济状况严峻;失业率不断上升,内需不振;通货紧缩逐步加深;工业增长持续低迷,工业生产与效益下降,究其原因,用内外均衡模型理论分析得出,日本经济没有达到均衡的0点,内外均衡遭到了破坏,而展望今后的日本经济和日元走势,基于日本财政状况的恶化及货币政策的失效,估计还不会导致资本的大量外流。也不会对资本流动产生重要的影响,而结构改革也将可能引致日元升值。  相似文献   
115.
116.
由于我国特定的环境因素,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监督机制一直不具有实质的有效性,本主要论述了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不同监督模式,并分析了不同模式赖以存在、有效的前提条件,最后论述了我国的现实影响因素及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7.
自1998年以来,面对总需求不足的严峻形势,中央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几年来,总需求有所扩大,经济持续增长,2002年GDP增长8%,政策效应明显显现,但总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政策效应不十分理想。本文试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影响政策效果的因素,以期寻求提高政策效应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8.
经济运行呈现诸多"亮点" 一季度经济运行呈现诸多"亮点",具体表现: 一、积极财政政策继续发挥引导作用,投资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最为强劲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9.
维护金融稳定已成为央行的三大主要职能之一。而如何保持辖内金融稳定,是在新形势下基层人民银行面临的新课题。本文提出构建“四个三”工程,从加强宏观研究、转变工作理念、建立沟通机制等多方面对基层央行维护金融稳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0.
《企业研究》2005,(8):4-5
回眸上半年,发展的成就可圈可点,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有十大经济热点引起了各方高度关注。新华社记者特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央党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对这些热点问题逐一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