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87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47篇
财政金融   2781篇
工业经济   1251篇
计划管理   4295篇
经济学   1947篇
综合类   997篇
运输经济   98篇
旅游经济   6篇
贸易经济   3017篇
农业经济   293篇
经济概况   2213篇
信息产业经济   26篇
邮电经济   20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62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242篇
  2019年   206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267篇
  2014年   820篇
  2013年   854篇
  2012年   1162篇
  2011年   1273篇
  2010年   1224篇
  2009年   1331篇
  2008年   1480篇
  2007年   1337篇
  2006年   1186篇
  2005年   1334篇
  2004年   1026篇
  2003年   885篇
  2002年   618篇
  2001年   408篇
  2000年   195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一、机构独立董事方案的提出及建立 (一)机构独立董事是有效解决自然人独立董事的缺陷的一种新的独立董事机制 就个人观点来看聘任自然人作为独立董事仍然还不能更好地达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维护公司民主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2.
33.
一、公司社会责任产生的背景 公司社会责任最早出现于美国,早在1924年谢尔顿就对此作过探讨,至今美国对公司社会责任的定义还不统一,通常认为: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董事作为公司各类利害相关人的信托受托人,而积极实施利他主义行为,以履行公司在社会中的应有角色。而国内对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解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34.
董事会中心主义的确立,董事义务与责任体系的完备,使得对董事利益的保护成为公司经营管理效率提高的必要前提。如何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董事利益保护机制是摆在法学研究者面前一个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35.
“股利之谜”与控股股东效用最大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股利之谜”被称为一种“异象” ,不能为标准金融理论所解释。在用控股股东效用最大化代替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假设情况下 ,本文用模型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股利之谜”的真正原因是控股股东调整公司资本结构以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36.
公司     
《经济纵横》2005,(10):6-6
苹果解职13名中国公司高管,上半年逾一成上市公司换帅1/3涉经济问题,海信出9忆购得26.43%股份 入主科龙,银监会治理成果 半年内570位高管落马,外企2004涉嫌逃税300亿 中国纳税零增长,网通高管调整 默多克卸任非执行董事,全球总裁挂帅CEO中国索爱重新定位,13年处罚上千违规者 千名公司高管落马。  相似文献   
37.
《经营者》2005,(3):49-49
东北高速2005年1月15日公告称,公司3亿多元现金神秘消失,公司董事长张晓光因涉嫌挪用公款,目前已被吉林省人民检察院刑事拘留。资料显示:自从东北高速上市以来,张晓光始终担任公司董事长一职。  相似文献   
38.
《新财经》2006,(11):42-43
从传统经济学角度考虑,企业仅仅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单位,利润最大化是其追求的永恒主体,企业也应该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的。因此,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几十年前就不遗余力地宣扬“唯一责任”理论——“企业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种社会责任——即利用其资源从事专门增加利润的活动”。他认为慈善捐助等活动只能是股东或职员个人的事,决非企业家所应承担。企业家的慈善行为与企业经济目标的关系是相互排斥的。  相似文献   
39.
40.
《海外经济评论》2005,(46):18-19
内地大型企业上市活动一浪接一浪,令人目不暇给。无独有偶,近年筹划上市的内地金融企业,绝大部分在上市前均引入外资金融机构做策略投资者。这种现象引起部分内地市场人士关注,认为是贱卖中国银行业资产,向外资让渡国家利益等等。但我们认为这是中国改革金融业不可避免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