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00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3篇
财政金融   6413篇
工业经济   1126篇
计划管理   3041篇
经济学   1814篇
综合类   845篇
运输经济   174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2004篇
农业经济   1456篇
经济概况   1521篇
信息产业经济   17篇
邮电经济   56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217篇
  2020年   274篇
  2019年   252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270篇
  2016年   295篇
  2015年   432篇
  2014年   1045篇
  2013年   984篇
  2012年   1088篇
  2011年   1353篇
  2010年   1309篇
  2009年   1258篇
  2008年   956篇
  2007年   702篇
  2006年   618篇
  2005年   680篇
  2004年   1173篇
  2003年   1358篇
  2002年   1218篇
  2001年   921篇
  2000年   635篇
  1999年   219篇
  1998年   168篇
  1997年   188篇
  1996年   162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本文从分析银行国际化的内涵入手,提出银行国际化增强了其适应性货币供给能力的观点,认为这种适应性的货币供给效应会对一国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产生不利影响,并据此提出只有通过加强金融监管和国际合作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银行这种适应性的货币创造能力,最终尽可能地减少银行国际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2.
23.
24.
25.
从1964年到1967年的几年间,我国已先后进行了原子弹、氢弹试验。为进一步提高核武器质量,增加投掷手段,1970年航空兵第五师进行了一次机载试验,几经波折,终于取得圆满成功。时任济南空军副司令员的王定烈将军担负了试验场的直接指挥任务。  相似文献   
26.
27.
吴韦  李远平 《财政监督》2003,(11):47-48
从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西方国家金融业曾三次掀起并购浪潮。从并购的形成原因看,最根本的动因来自参与并购的金融机构拓展经营范围或扩大经营边界的愿望。而这种愿望的得以实现,则应主要归因于相关法律制度的变革。考察金融并购的历史可以发现,每一次并购浪潮的兴起,都与法律制度变革相伴随,并购的实践为金融体制和法律制度的改革提供了依据,法律制度创新又为并购活动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和保障。可以说,一百多年的国际金融并购历史,实际上就是金融法律制度的变革历史。一、美国的法律制度变革与金融业并购美国既是以金融立法推进金融改革的最早实践者,从而也是这方面最大的受益者。19世纪后期,  相似文献   
28.
29.
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债券市场主要包括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和银行国债柜台交易市场三部分。截至2002年底,债券发行总规模为9400.5亿元,其中国债5929亿元、国开行金融债2500亿元、进出口行金融债575亿元、企业债355亿元、可转换债券41.5亿元。2002年发债规模创造了历史新高。债券市场的发展,完善了证券市场结构,给经营机构提供了重要的管理头寸调济和投资场所,也为奠定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基础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债券市场自身建设也在不断完善,主要表现为:债券市场由审批制改为准入备案制,市场效率明显提高;债券市场逐步统一,记账式国债在银行间…  相似文献   
30.
一、国际、国内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控的比较(一)国际现状及趋势。从国际范围来看,由于国情和历史的不同,各国实施银行监管的具体方法往往多种多样,各具特色,并没有一个固定模式。如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等一些国家的监管当局主要靠对银行报送的统计资料的监控和分析,而意大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