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209篇
工业经济   12篇
计划管理   56篇
经济学   45篇
综合类   18篇
运输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68篇
农业经济   14篇
经济概况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9 毫秒
11.
本文采用协整理论及相应的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金融政策对实体经济影响的波及途径,样本区间是:1998年4季度——2005年2季度。这里,主要是关于货币供应、银行信用及利率三个金融变量对GDP的影响。本文得到的结论是:中国金融政策中介目标比较可行的选择,是在积极创造条件向货币供应量转换的同时,把货币供应量和贷款规模同时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转变为完全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管理体制落后.公司治理结构是对商业银行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关系的一整套制度的安排,是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和权力分配体系的具体体现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胡骏 《集团经济研究》2007,(24):261-262
金融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面临着日趋严重的挑战.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经验,强化信用风险管理,笔者就我国实施信用风险管理的现实选择以及完善客户信用评级法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的对策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信用是一种稀缺资源。许多上市公司更是从上市初衷到具体行为就是试图通过会计信息的包装来骗取广大投资者的钱财,明目张胆地对会计报表进行“调整”,虚增账面利润、虚构偿债能力等财务指标,误导投资者,骗取银行信用,欺瞒证监会、税务部门和执法部门。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因会计报表虚假而进行处理的事件已发生多起,如银广夏事件、郑百文事件、蓝田事件。  相似文献   
15.
刁钦义 《济南金融》2006,(12):20-22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必须以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为基础。当前,无论是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是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以及金融全面开放的角度来看,建立规范的社会信用体系都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问题。征信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预警指标的确定 商业银行的信用管理是一个全面的工作,需要将商业银行全部信用业务集中起来,进行整体的管理,具有多重性、综合性、系统性特征。在日常的经常管理中.商业银行是围绕着“三性”(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进行的。鉴于上述的理念.我们把商业银行信用管理可分为资产信用管理、流动性信用管理、资本信用管理和表外信用管理四个系统。资产信用管理侧重于贷款风险的管理,我们设立四个指标:不良贷款率、次级贷款率、可疑贷款率和损失贷款率。流动性信用管理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存款、借入资金等负债行为,用于满足商业银行发展和流动性需求.预防和控制流动性风险。设立的指标如:存贷款比率、资产流动性比率、存款准备金比率和拆入资金比率。资本信用管理是指商业银行的股本方面的管理,设立的指标有:资本资产比率和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也是企业,所以一样会遵循利润最大化目标。虽然现代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发展得非常迅速.但我国商业的表外业务中的衍生工具的交易还处于初期.表外业务量不大.因此.我们采用资本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这两个传统的指标。在这两个指标中包含表外利润部分。  相似文献   
17.
运用信用风险计量模型量化和控制信用风险,是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18.
贷后管理是从客户实际使用银行信用到该授信完全终止前各个环节的管理,是银行信贷全过程管理的一个特别重要环节,是风险控制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风险防范的最后一道屏障。银行贷后管理若到位.深入.全面.不流于形式,就能有效防范信贷风险。反之。贷后管理做得不扎实,就会导致各种风险隐患的发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银行信用的缺失与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于社会信用的缺失,更多关注的是企业和个人信用的缺失,以及这种普遍的信用缺失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而很少关注银行自身信用的脆弱与缺失,这种信用缺失对金融市场的公正性、有序性和竞争性造成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分析了银行信用缺失的表现、特点和成因,并提出了加强银行内部约束和强化银行外部监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风险自留的内生逻辑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风险自留实现银行信用风险补偿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银保信贷系统通过对贷款企业个体风险与事先设定的平均代偿风险的匹配性甄别,实现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分级补偿功能。针对银行超预期信用风险,先行实施银行风险拨备机制对银行平均代偿风险进行补偿,然后实施超额风险自留机制对超过平均代偿风险的银行超额风险部分再次进行补偿,超额风险自留补偿基金将由银行与担保机构依据各自的风险均衡配置阈值占比共同筹集,以此来实现银行信用风险分级补偿目标。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银保信贷系统风险自留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