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7篇
工业经济   8篇
计划管理   65篇
经济学   36篇
综合类   13篇
运输经济   5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24篇
农业经济   8篇
经济概况   1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各种应用技术的产生,Agent技术属其中之一,该技术目前在商务领域的运用已取得了很大成功。本文试图利用Agent技术的基本属性与特点,将它应用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以缓解和消除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时滞过长等问题,从面疏导传导,提高政策效应,达到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2.
丁勇 《物流科技》2004,27(1):24-26
物流配送是一个涉及多种影响因素的综合性复杂问题。本文探讨了基于Agent(智能体技术)的物流配送决策支持系统设计,在该系统中的智能体模型中引入学习机制,初步建立了一个具有专家系统特点、可以不断进化的物流配送决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3.
针对物流联盟组织成员选择和运作模式的多样性、组织形式和协作方式的复杂化、利益分配的欠公平、资源共事的不确定性等问题。本文在探讨智能Agent的内核原型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Agent的物流联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设计方案.并详细地阐述了谈系统的体系结构与通信模式。  相似文献   
4.
所有者和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关系是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要素,如何理解和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成为社会关注的核心。本文从期权角度对所有者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关系进行新的理解,并分别介绍了无风险套期保值、B-S期权定价理论模型的具体运用以及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CORBA技术的多Agent智能库存管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一个供应链模型及供应链时间序列假设,论述了Agent的定义及结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供应链环境下的智能库存管理系统,并使用CORBA技术作为系统集成的实现手段。  相似文献   
6.
文章充分利用项目和岗位在实践中承载知识的有利条件,面向项目和岗位,提出了在建设项目管理中建立与优化知识库的新思路,即应该从知识的来源分类存贮知识,并根据知识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条件建立分级分类的知识库体系;通过串行和并行智能体Agent辅助岗位完成知识的采集与挖掘,使整个知识库体系在应用中具备自我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Agent技术的概念和内涵,并进一步分析了继电保护中Agent技术的应用情况及应用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陈桢 《中国储运》2010,(2):94-95
在分布式工作流引擎建模中,引入了具有良好应用特性的多Agent技术.并对引擎模型中各个Agent模块分别进行解释。应用规则推导产生工作流引擎模型,对动态复杂活动进行解析,选取最佳执行路径,同时对任务和资源进行合理调度安排,提高资源利用率。Agent按照这种模型进行系统应用,以改善工作流引擎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9.
基于Agent的虚拟物流信息平台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物流是提高物流效率、节省物流资源的现代物流模式,虚拟物流信息平台是实现虚拟物流的技术基础。本文应用多Agent技术对虚拟物流信息平台的结构进行了研究,描述出基于多Agent的虚拟物流信息平台的总体框架,提出了构成上述物流信息平台的主要模块——用户管理模块、任务调度模块、业务处理模块、资源整合模块、过程监控模块的Agent组成、作用及运行机理。  相似文献   
10.
We conducted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urvey to measure the impact of China's institutional reforms in public agricultural extension on the time allocation of its one million agricultural extension agents. We found that Chinese agents spent much less time than their titles would suggest on providing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ervices, and that agents whose base salaries were funded fully or partially by commercial activities spent substantially less time serving farmers. The institutional incentives associated with the source of funding have a much larger effect on agent time allocation than do the levels of funding. We conclude that the recent government policy to separate commercial activities from extension services is a step in the right direction and should be expanded. The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at least for agricultural extension, the goal of many national governments and international donors to develop locally financing institutions to sustain development projects may be misgui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