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0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45篇
财政金融   116篇
工业经济   440篇
计划管理   794篇
经济学   817篇
综合类   294篇
运输经济   19篇
旅游经济   28篇
贸易经济   302篇
农业经济   219篇
经济概况   44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305篇
  2013年   246篇
  2012年   385篇
  2011年   478篇
  2010年   342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张艳峰 《企业活力》2011,(12):10-13
对我国新能源企业来说,破解融资难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解决融资难问题,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制定一份详细的融资战略并认真执行。新能源企业融资战略机制的要点是融资战略制定及运行的全过程,包括所涉及的各种要素、反馈信息、措施等。融资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要遵循配合投资战略、技术创新优先、风险可承受、合法性、动态反馈原则。新能源企业要积极争取上市融资和政策性融资。  相似文献   
992.
姜巍  高卫东 《经济地理》2011,31(12):2054-2059
作为我国支柱性能源品种,煤炭资源的有效供给决定着我国能源供应安全体系的建立。文章利用各省煤炭输入、输出数据,利用GIS手段,对中国1952--2008年煤炭资源供应的时空格局变化和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中国煤炭资源产业的发展受国家政策变动影响深刻,每一次政策变化都会引起能源消费规模的变化,即便如此,煤炭消费结构却一直在向高效化发展;第二,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强烈的能源消费需求使得我国不得不进行大规模、跨区域、长距离的煤炭运输,但受资源本底的影响,煤炭生产集中程度开始不断上升;第三,煤炭输出省经济发展与煤炭资源开发密切相关,同时又受到资源的“诅咒”;第四,要实现资源输出省可持续发展,现行资源输出模式是否恰当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993.
我国低碳旅游的内涵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低碳旅游的发展有助于推动我国旅游业的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依据低碳旅游产生的背景与低碳经济的内涵,通过对比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提出低碳旅游的概念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低碳旅游的发展目标、原则与特点,最后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从政府部门、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和旅游者四大低碳旅游核心利益相关主体,提出我国低碳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可为低碳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中国区域能源效率趋同性研究: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首先采用基于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不变的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1991-2008年中国各地区的能源效率,然后进行了地区能源效率的空间相关性分析,并基于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能源效率的趋同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同时还探寻了造成能源效率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区域能源效率之间的正相关性逐渐增强,能源效率分布呈空间集聚趋势;在样本期内,我国能源效率存在绝对β趋同特征,且条件β趋同迹象也很明显,产业结构、工业化水平、政府行为和FDI等因素是造成能源效率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5.
This study uses the European Patent Office worldwide patent database and applies two-stage interactive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to reveal the evolving technological interdependence for China's emerging biofuel industry. Three findings are excerpted from our empirical results. First, due to dominant patterns of business ownership, China's biofuel technology is seen as largely based on the evolutionary strength of the foodstuff and chemical fields. Second, China's biofue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has evolved in the mode of ‘forward engineering’, led by Chinese universities rather than initiated by the public research institutes as in the experience of other East Asian latecomers. Third, our patent map and technology trajectory analyses illustrate that China's biofuel technology tends to be application-oriented and highly intertwined with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since the 2000s, which evidences the development of biofuel industry as reciprocally reinforcing China's innovation capability deriving from its prominent chemical sector. By examining endogenous technology capability embedded in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capacity, this study uncovers public implications for other technology latecomers attempting to build an emerging industry while facing technology uncertainty in a transitional society.  相似文献   
996.
This article compares two carbon governance instruments - the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 and Reducing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 and Degradation (REDD+) - to assess lessons from the former for the latter regarding effectiveness and legitimacy of such instruments.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CDM has a relatively high degree of output-oriented legitimacy resulting in effectiveness and some input-oriented legitimacy, with few discernible tradeoffs between them. In contrasting this to REDD+, the hypotheses are advanced that (i) output-oriented legitimacy/effectiveness can again be achieved but that (ii) a higher degree of input-oriented legitimacy is necessary for REDD+ and thus also a certain trade-off between the two forms of legitimacy can be expected. This is shown through comparing the technologies and methodologies, economic rationales, political support, regulatory structures,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both instruments.  相似文献   
997.
2010年9月,德国联邦政府正式发布了新的《能源规划纲要:致力于实现环境友好、安全可靠与经济可行的能源供应》。该规划纲要由德国联邦经济技术部和联邦环境部共同起草,是德国联邦政府面向2050年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该计划以“服务于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与繁荣”为核心,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复合型能源结构”为目标,以“系统集成、技术开放和市场导向”为方向。  相似文献   
998.
“电子能源”是基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未来能源系统。该系统使得整个能源供应系统实现全面的数字化联网,以及计算机控制和监测。发展能源电网的关键是为各种发布式发电装置提供自由接入的动态平台、为节能和需求方管理提供智能化的控制管理平台、为电动汽车和各种新型电器提供创新的应用平台,从而解决供电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999.
浅谈新能源发展模式:园林废弃物生产乙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关于园林植物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的主要处理方法,如焚烧、填埋、堆肥和粗加工等尚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问题。为此,在对行道树的园林废弃物进行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园林废弃物生产乙醇的技术,既能有效利用园林废弃物,降低城市绿化维护成本,又能提供一种新能源发展模式,改善粮食生产乙醇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的能源危机,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00.
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国能源安全面临如下几个方面的挑战: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对能源供给形成很大压力;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大,石油安全压力增尢能源结构不合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能效低且污染严重;等等。因此,中国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推进能源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将能源优质化作为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主攻方向;全面落实能源资源节约优先,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多边合作为依托,以区域合作为基础,广泛开展国际能源合作;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