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3篇
  免费   204篇
  国内免费   37篇
财政金融   2857篇
工业经济   126篇
计划管理   885篇
经济学   1371篇
综合类   573篇
运输经济   13篇
旅游经济   55篇
贸易经济   527篇
农业经济   109篇
经济概况   867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213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364篇
  2019年   231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247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533篇
  2013年   476篇
  2012年   529篇
  2011年   708篇
  2010年   464篇
  2009年   528篇
  2008年   483篇
  2007年   429篇
  2006年   362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31.
林云 《技术经济》2007,26(12):32-36
构建一个基于企业内生创新的具有正反馈效应的城市经济动力系统,旨在阐明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城市经济的关系。产业集聚的确有利于创新的产生,但绝非必然,甚至有时还会由于知识拥挤导致经济停滞。技术生命周期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产业集聚与创新集聚间的关系。城市提供创新激励,然而因吸收能力不同企业创新绩效也存在差异,这是城市经济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2.
宋建忠  韩英  齐永兴 《技术经济》2006,25(5):39-41,58
金融脆弱性问题是中国金融改革中必须正确认识的问题,通过对金融脆弱性问题的解决实现化解金融风险。降低金融危机的发生。本文通过对金融脆弱性的基本内涵、基本观点、金融脆弱性的根源以及我国金融体系脆弱性表现,对金融脆弱性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3.
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暴露与监控框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元萍 《现代财经》2006,26(1):23-25
分析金融衍生工具的活动特点,观察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暴露,研究金融衍生工具各种监控方式的内涵、主要操作手法、适用的范围以及可供选择的对策,有助于建立起全球性金融衍生工具监控框架设计体系。  相似文献   
134.
文章根据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提出一套由八个指标构成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并用综合指数法对金融风险进行综合度量。  相似文献   
135.
构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落后的财务管理思想、机制和方法,是中国企业规模小、效益差、生命周期短的深层次的和根本的原因。因此,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机制是提高我国企业经济效益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途径。财务管理机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子系统,它应该围绕运行机制、动力机制、监督机制和控制机制四项内容而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6.
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模式研究:全球视角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本质上来源于经济的发展和演化并具有自组织变迁的规律。从世界金融中心的形成经验可以发现,金融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分为自发演化和嵌入发展两种不同模式。本文在对伦敦和新加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金融集聚形成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金融产业集聚形成的主要因素,并对我国大力推进该产业集聚的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7.
Various theoretical models show that managerial compensation schemes can reduce the distortionary effects of financial leverage. There is mixed evidence as to whether highly levered firms offer less stock‐based compensation, a common prediction of such models. Both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earch, however, have overlooked the leverage provided by executive stock options. In principle, adjusting the exercise prices of executive stock options can mitigate the risk incentive effects of financial leverage. We show that the near‐universal practice of setting option exercise prices near the prevailing stock price at the date of grant effectively undoes most of the effects of financial leverage. In a large cross‐sectional sample of Canadian option‐granting firms, we find evidence that executives' incentives to take equity risk are negatively rather than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leverage of their employers.  相似文献   
138.
我国企业财务决策分析框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建立适应我国资本市场化条件下的企业财务决策分析框架问题,主要包括价值极大化目标问题、无风险利率的形成机制及测算、市场风险的定价、权益资本风险溢价、试算财务报表的编制、自由现金流量测算以及股权资本价值测算等.  相似文献   
139.
自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在1973年提出金融深化理论后的30年中,西方许多经济学家对金融自由化的利益倍加关注,并进行了激烈的论战。这些争论带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金融自由化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自由化是相对的,过度开放和过度压抑同样都是有害的;金融自由化的后果可以是双重的,有些作用是相互抵消的;金融自由化与危机有关,但后并非前的必然结果。以金融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否认金融全球化的效率和结果是一种偏见。  相似文献   
140.
This study proposes a new approach to the estimation of daily realised volatility in financial markets from intraday data. Initially, an examination of intraday returns on S&P 500 Index Futures reveals that returns can be characterised by heteroscedasticity and time-varying autocorrelation. After reviewing a number of daily realised volatility estimators cited in the literatur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se estimators are based upon a number of restrictive assumptions in regard to the data generating process for intraday returns. We use a weak set of assumptions about the data generating process for intraday returns, including transaction returns, given in den Haan and Levin [den Haan, W.J., Levin, A., 1996. Inferences from parametric and non-parametric covariance matrix estimation procedures, Working paper, NBER, 195.], which allows for heteroscedasticity and time-varying autocorrelation in intraday returns. These assumptions allow the VARHAC estimator to be employed in the estimation of daily realised volatility.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VARHAC daily volatility estimator employing intraday transaction returns concludes that this estimator performs well in comparison to other estimators cited in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