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3篇
  免费   14篇
财政金融   157篇
工业经济   29篇
计划管理   243篇
经济学   253篇
综合类   470篇
运输经济   3篇
旅游经济   16篇
贸易经济   116篇
农业经济   14篇
经济概况   18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61.
高职院校《进出口商品归类》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发展,加入W TO后,不少学校更希望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高职教育。《进出口商品归类》是高职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开设的专业技能类课程,也是一门实用性强的新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会不可避免地碰到一些问题,文章拟对此进行研究,提出个人见解,以促进国际经济与贸易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2.
随着高职高专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师的角色势必需要重新定位。通过体育教师需要转变传统观念,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健全人格的塑造者,成为创新型和科研型的体育教师。  相似文献   
163.
本文把消费者时间分为工作时间、教育时间、闲暇时间,重点扩展了闲暇时间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和技术进步的外部性,将闲暇时间和教育时间同时引入经济增长模型中,分析了两种时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随后又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教育时间(即人力资本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有很大的拉动作用,同时,积极健康的闲暇活动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是由于我国处于工业化阶段,对闲暇的偏好还很低,总体上闲暇时间对我国经济增长有微弱的抑制作用。因此,合理安排闲暇活动和正规教育活动对我国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4.
城镇化视角下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志仪  常晔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3):50-53,58
本文在分析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城镇化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中存在的影响城镇化发展的种种不足.最后,在城镇化的视角下,提出了改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5.
“知识失业”是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处于不得其用的一种状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知识失业”现象也开始浮现。本文从经济学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对我国的“知识失业”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等学校育人为目标,以信息素养教育为基础,以社会合力为动力,以家,庭教育为条件,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综合体系,高校图书馆借助信息的集散地及大学生自学主战场的优势,承担着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任务,充分发挥其信息教育职能,提高大学生的综舍素质。  相似文献   
167.
168.
由于教育投资的对象是人 ,而人是有思想的 ,因此 ,对教育的投资比对物质资本的投资要复杂。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 ,当教育投资主体与教育投资对象不同时 ,可能会引起教育投资的套牢 ;而当二者合一时 ,又会 (因为人力资本的外部性和个体的财富约束 )引起教育投资的不足。由于教育所形成的人力资本具有外部性 ,教育投资主体与教育投资对象适当的分离是必要的 ,而解决由于这种分离可能引起的投资主体的套牢在于使教育投资实现市场化。  相似文献   
169.
在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经济常识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充分发挥知识的价值功能,即知识的理论价值、能力价值、应用价值和德育价值四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0.
Large-scale shifts in dominant technologies are the necessary components of a transition toward sustainability. Such shifts are difficult because, in addition to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y require changes in the existing institutions, professional norms, belief systems and, in some cases, also lifestyles. In the languages of cognitive and policy sciences, higher order learning on a scale ranging from individuals to professional and business communities, to the society at large, is needed. Higher order learning is especially crucial in the types of innovations that depend mainly on synthesis of existing technologies and know-how to achieve radical reductions in energy and material consumption, as is the case with high performance buildings. One way to facilitate this type of learning is through experimentation with new technologies and services.Drawing on our earlier concept of a Bounded Socio-Technical Experiment,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four-level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mapping and monito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es taking place in a BSTE, and apply it to an empirical case study of a zero-fossil-fuel residential building in Boston. Three major conclusions are that: learning took place both on the individual and team level, that individual learning primarily (but not exclusively) involved changes in problem definitions; and that team learning consisted of participant turnover until congruence in worldviews and interpretive frames was achieved. This case study also shows that we must think of innovating in building design as both a process and a product, and that both must be considered in the future efforts to replicate this building.This study highlights tha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out technology as much as about people, their perception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each other and with the material world. Sustainability will not be reached by technology alone, but by deep learning by individuals, groups, professional societies and other institu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