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48篇
  免费   422篇
  国内免费   214篇
财政金融   1184篇
工业经济   417篇
计划管理   1257篇
经济学   3410篇
综合类   1390篇
运输经济   48篇
旅游经济   101篇
贸易经济   1290篇
农业经济   416篇
经济概况   1570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300篇
  2019年   306篇
  2018年   260篇
  2017年   325篇
  2016年   354篇
  2015年   371篇
  2014年   614篇
  2013年   954篇
  2012年   889篇
  2011年   990篇
  2010年   723篇
  2009年   720篇
  2008年   868篇
  2007年   727篇
  2006年   651篇
  2005年   421篇
  2004年   293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9 毫秒
21.
李颖 《特区经济》2008,(11):201-202
本文根据1985~2005年的数据,运用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对云南省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2.
企业持续成长模式探讨——“变异”与持续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企业的持续成长模式.在借鉴生物生存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前变异”与“后变异”的概念.认为“前变异”是企业获取突破性技术的基本模式.“前变异”具有随机性和无指向性的特点.企业中大量存在的非分工合作是产生“前变异”的基础。  相似文献   
23.
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当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的需求超过其承载力的阈限时,就会出现由于资源枯竭与环境恶化的非和谐增长.在对和谐增长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我国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超"阈限"影响为背景,分析"三重失灵"对和谐增长的影响,并将和谐增长纳入制度和谐的框架内,试图从制度约束上探讨长期和谐增长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4.
区域经济增长离不开区域金融发展的必要支持。东北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相对落后,不仅制约了金融推动经济发展功能的发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制约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因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建议。论文指出,要促进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就必须加强区域金融合作,要形成金融产业群,协调发展各类金融机构,合理配置区域金融资源,加强金融创新等。  相似文献   
25.
26.
电子政务是中国信息化战略的重中之重,但其实际发展与预期间存在着明显差距。本文以中国“以电子政务拉动信息产业发展”政策为研究重点,把这一政策放在中国信息化历史中加以考察,分析中国信息化新阶段ICT市场的新变化和新挑战,针对电子政务实践与预期间的差距,对该政策提出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27.
精馏过程的节能,对于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和保护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精馏过程中可以采用最适宜回流比操作和最佳进料状态,使用中间冷凝器和中间再沸器,高效精馏、热泵精馏.合理安排多组分物料分离流程,直接利用过程热量及开发应用高效换热器等措施.本文从最佳回流比R的选择、进料温度及进料状态的确定等方面,详细的分析了在精馏塔的设计过程中,如何实现设计的优化问题,以实现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28.
Among the majority of high–income OECD countries, the degree of fiscal decentralisation has converged over the last 30 years towards an intermediate level. The theoretical arguments for and against fiscal decentralisation point to explanations for this tendency, because both extreme decentralisation and extreme centralisa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disadvantages for economic growth. Hence, the observed trend of convergence would be growth–promoting. The paper analyses the long–run empi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 capita economic growth, capital formation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fiscal decentralisation for the high–income OECD countries. The evidence supports the view that the relationship is positive when fiscal decentralisation is increasing from low levels, but then reaches a peak and turns negative. A policy implication is that policy–makers in several countries with relatively low degrees of fiscal decentralisation could possibly mobilise growth reserves by increasing it.  相似文献   
29.
This paper uses a general two-sector model of endogenous growth to examine how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affects the relation between public finance and growth.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is defined as acquisitive personal objectives. We find that if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is present, an increase in the share of government spending in output reduces the long-run growth rate. The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scal spending and growth is consistent with empirical evidence.  相似文献   
30.
This paper empirically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foreign debt and the growth rate of per capita GDP based on a total sample of 77 countries, as well as sub‐samples of various regions. Cross‐sectional estimates of the coefficient of foreign debt based on the total sample have a negative sign, but are not alway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vailable data from African countries indicate that foreign debt and the growth rate of per capita GDP were negatively related at a high level of significance. For industrialized and Latin American sub‐samples, this relationship is negative but 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 The sub‐sample Asian and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show a positive but in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JEL classification: F34, H6, O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