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5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25篇
财政金融   210篇
工业经济   64篇
计划管理   330篇
经济学   317篇
综合类   130篇
运输经济   17篇
旅游经济   18篇
贸易经济   225篇
农业经济   139篇
经济概况   17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当前,我国正处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求中央银行有完善的价格调控手段,并体现在基准利率体系的完善和利率传导机制的畅通上。本文对我国主要利率品种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货币市场利率、央票利率、贷款利率等相关性不断增强。据此,本文对我国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2.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correlation and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and within the U.S. and Canadian corporate bond markets. The empirical framework adopted allows credit spreads to depend on common systematic risk factors derived from structural models and incorporates dynamic conditional correlations (DCC) between spreads.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surprisingly weak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markets in normal times. However, during crises, there is a sudden and strong increase i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U.S. and Canadian credit spreads. The analysis of credit spread correlation within each market also shows an unusual increase in credit spread correlations between sectors and between risk classes in the U.S. during the 2007–2009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his increase persists over the post-crisis period. By contrast, in Canada, credit spread correlations between sectors remain remarkably stable over time, suggesting an interdependence of credit spreads within the Canadian market.  相似文献   
73.
厘清并量化电力市场与碳市场间的关联关系,是深化电力市场改革与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2006—2018年中国1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似不相关回归模型评估了电力市场效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电、碳市场关联条件下碳价对电价的传导率,并对不同场景下全国碳市场的碳价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发现:(1)与非试点地区相比,碳市场试点地区中电力市场的无谓损失率更低,并且市场效率的提高具有更高的碳减排作用。(2)电、碳市场关联条件下,碳价对电力市场中居民电价的传导率高于对工业电价的传导率,但均远低于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传导率水平。(3)传导率的提升能够缓解"降电价"与"碳减排"之间的矛盾。当前传导率下电力市场效率目标与碳减排目标的协同实现需要碳价的大幅提升,而在完全传导的理想情况下最优碳价约为40元/吨。(4)长期而言,当前传导率下碳排放总量下降场景、经济增速放缓场景对应的最优碳价分别为255.05元/吨、173.63元/吨,而人口老龄化场景并未对最优碳价的设置形成约束。本文的研究不仅为电力市场与碳市场之间的关联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全国碳市场价格机制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74.
民航客运业和旅游业之间的发展有很强的关联性,旅游业三大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出境旅游市场、入境旅游市场)都与民航客运业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一方面要加强民航客运业与旅游业之间的合作,抓好国内旅游市场的客源,继续保持民航客运在出境游旅客中的绝对优势,开辟旅游特色航线,开发配合旅游业的民航特色服务,使民航客运业与旅游业在发展中携手共进;另一方面,民航客运业的发展要跟上旅游业发展的脚步,在运力、航线网络覆盖面等方面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将旅游业对民航客运业发展的辅助作用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75.
李浩 《价值工程》2011,30(5):180-181
本文展示了一种改进的松弛迭代图像配准算法,此算法首先使用归一化自相关运算求得图像的粗匹配对,接着使用改进的松弛迭代匹配算法进行精匹配。本文通过优化筛选第一轮迭代结果,使得后续迭代时间明显减少。实验证明此算法效率比原始算法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6.
77.
通货膨胀率周期波动与非线性动态调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运用MRSTAR模型研究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周期阶段划分、通胀率周期波动的非线性和非对称性动态特征,通胀率不同阶段相互转移的路径及其内在机理。实证研究表明,我国通货膨胀率波动可以划分为通货紧缩、通缩恢复、温和通胀以及严重通胀四个阶段,通胀率波动不同阶段的划分不仅依赖于通胀率的水平,也依赖于通胀率的增加量;在一个波动周期内,通胀率不同阶段的典型转移路径为:通货紧缩→温和通胀→严重通胀→温和通胀→通货紧缩;我国通货紧缩与温和通胀持续时间较长,而严重通胀持续时间很短;冲击对通胀率系统不具有持久性影响,正向冲击与负向冲击的影响具有非对称特征。  相似文献   
78.
后金融危机的货币供给过剩及其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特征,使用阈值协整方法扩展现有的货币需求模型,度量后金融危机时期的货币供给过剩及其对通胀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调节效应,并进而设定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揭示货币供给过剩对通胀与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主要结论为:2009年第三季度以后,我国货币供给过剩且过剩幅度快速增加,其中名义M1过剩12.56%,名义M2过剩11.31%。2009Q3—2010Q3我国处于货币供给过剩机制下,在该机制下,央行谨慎地实施从紧货币政策,从紧货币政策对通胀和经济增长的调节效应相对较强。货币供给过剩对通胀和经济增长的冲击在前2年为正值,在随后近3年为负值。这说明我国现阶段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必须谨慎,退出速度不宜过快。  相似文献   
79.
本文使用非线性平滑转换模型研究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顺差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在样本时期内非线性模型能更好地拟合两者的动态关系,在非线性条件下,当期人民币升值将会使贸易顺差增加,前两期人民币升值将会导致当期贸易顺差减少,人民币升值对贸易顺差的影响表现出很强的非线性门限特征。人民币汇率对贸易差额影响的时间路径像是一个"倒J-曲线"。2000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虽然一直在发挥着降低贸易顺差的作用,但是,人民币汇率不是贸易顺差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0.
张雪莹  于鑫  王上文 《当代经济科学》2011,33(2):112-117,128
基于BEKK-GARCH模型,本文考察了我国部分商品期货品种与股价指数收益率之间条件相关系数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商品期货与股价指数收益率之间存在较低的相关性;一些商品期货品种价格与股价指数的市场相关性呈长期减弱的趋势;而且,两者之间的相关性随股票市场波动率的增大而下降,股市波动幅度越大,商品期货与股价指数之间的相关性越低;这些都意味着商品期货对于资产配置有较好的风险分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