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9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63篇
财政金融   46篇
工业经济   29篇
计划管理   240篇
经济学   462篇
综合类   246篇
运输经济   11篇
旅游经济   34篇
贸易经济   139篇
农业经济   435篇
经济概况   37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在全国化工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在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份中,湖北省、江苏省化工产业规模位居前列,在化工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化工围江”难题日益凸显。湖北省、江苏省先后颁布实施一系列规划与政策,引导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成为破解“化工围江”难题的典型样本。通过对比分析“湖北样本”和“江苏样本”,得到破解“化工围江”难题的启示:科学理念引导化工产业绿色发展;规划先行推动化工产业创新发展;政策支持保障化工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2.
李星星  李卫忠 《物流技术》2020,(2):48-51,149
运用DEA效率测度方法,通过对2013-2017年粤东西北与珠三角区域物流产业技术效率的对比研究,探索推动广东省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路径。结果显示:对比珠三角区域,粤东西北区域物流产业技术效率与珠三角区域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粤东与粤西地区,粤东区域物流产业技术效率值仅为0.4,粤西区域物流产业技术效率值为0.81,均远低于珠三角区域物流产业技术效率值0.94。纯技术效率低下是制约粤东西北地区物流产业技术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应加强物流产业信息技术应用,推进物流技术装备现代化,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53.
High‐speed rail (HSR) has led to a transportation revolu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uses the county‐level panel data of China’s Yangtze River Delta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SR connection on local economy. To address the issue of endogenous HSR route placement, we use a straight‐line strategy to construct potential HSR connection variables as instrumental variables of the actual HSR connection. Both the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and instrumental variable methods show that HSR connection impedes local economy, especially in peripheral regions. The impediment effect is channeled through population reallocation from peripheral to core areas and the restructuring of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索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土地生态安全预警问题及其时空格局变化,旨在为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土地生态安全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文章运用PSR模型构建预警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各指标权重,对2000—2016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土地生态安全警情格局进行综合分析,并利用GIS技术分析其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6年土地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变化,最后运用障碍度模型探索其障碍因子。[结果](1)2000—2016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土地生态安全综合预警指数总体呈上升态势,生态预警状态由"较不安全"转为"临界安全",警度亦由"重警"变为"中警"。(2)从空间格局来看,空间上各县域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差异明显,研究初期西部地区土地生态安全状态优于东部地区, 2016年呈现出中部高、东北—西南部低的态势。(3)近17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各县域土地生态环境状况有所改善,安全状态经历了"极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的发展历程。(4)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子包括单位面积耕地农药负荷、人口密度、单位面积耕地化肥负荷、土地垦殖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单位面积耕地地膜负荷等。[结论]研究期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土地生态安全得到明显的提升与改善,并在良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5.
崔新蕾  王丹丹  吴丽娜 《技术经济》2020,39(10):119-127
土地出让与城镇化质量作为城镇化的主要依托和核心追求,二者的关系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长江经济带为例,构建土地出让与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二者耦合协调的时空差异做出实证研究,并利用ArcGIS将其空间显化。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土地出让与城镇化质量的协调度呈现先增后减再增趋势;二者的协调度自西向东逐步增加,耦合度无明显分布规律,总体呈高水平耦合状态;土地出让与城镇化质量的协调度在城市群间的差异显著,但城市群内部的差异逐步减小。从土地出让与城镇化质量的耦合协调发展的视角,为实现城市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6.
[目的]从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两个方面,阐释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分异特征以及生产率增长来源,以期为提高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质量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文章基于资源环境约束的角度,利用MinDS模型和Global Malmquist Luenberger指数相结合的方法,测算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PEC)、纯技术变化(PTC)、规模效率变化(SEEC)和规模技术变化(SETC)4个部分。[结果](1)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生产效率水平较高,且呈不断增长趋势,下游地区的农业绿色生产效率高于中、上游,且中、上游与下游地区的差距不断拉大; (2)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以3年为1个周期,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其增长主要源于纯技术进步和规模技术提高; (3)长江经济带下游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最高,上游次之,中游最低,其中,下游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源于纯技术进步,中游是纯技术效率改进、纯技术进步和规模技术提高共同作用的结果,上游则源于纯技术效率改进、纯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提高。[结论]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存在较大差异,需制定差异化政策,以调整农业增长模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7.
杨昀  保继刚 《旅游研究》2020,12(3):13-23
政府角色如何定位对旅游地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阳朔遇龙河景区为例,探讨其旅游地发展历程中政府角色定位的演变,解读不同阶段治理失灵的原因。研究发现:在旅游探查期,社区自主发展,政府基本缺位;在旅游参与期,政府以“规划者”角色介入,并主导运营管理,治理角色不中立,导致治理权威受损;在旅游大发展前期,政府治理目标部分错位加上在资源欠缺、政策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急于强制干预,最终导致治理失灵;在旅游大发展期,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资源跟不上旅游规模的扩张,缺乏长效监管机制,难以实现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58.
利用FDI为引资地区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创造了一个高级的开放式创新平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吸引高质量的FDI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自主创新与利用FDI是相辅相成的。本文通过实证分析长三角各省市的自主创新及利用FDI的协整关系,发现长三角各省市的自主创新和实际利用FDI之间既存在正的、也存在负的长期均衡关系。据此建议,加大高质量FDI引进力度,提升长三角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加强本土公司创新产出的成果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59.
基于GIS的皖江流域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整体掌握皖江流域耕地地力水平、特征和土壤肥力状况等,充分利用耕地资源,提升皖江流域的耕地质量。[方法]文章基于农业部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分别构建了皖江流域平原区和皖江流域山地丘陵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现在较为成熟的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评价等方法相结合,开展皖江流域耕地地力评价。[结果]皖江流域平原区耕地划分为9个等级, 1~9等地耕地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8.7%,18.4%,22.5%,22.7%,13.5%,17.2%,2.8%,2.9%和1.3%,其中2等地、3等地以及4等地分布区域较广,所占面积较大;皖江流域山地丘陵区耕地划分为9个等级, 1~9等地耕地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2.2%,8.6%,14.2%,26.0%,21.3%,10.6%,9.0%,5.0%和3.2%,该区域主要有3等地、4等地、5等地分布。[结论]该评价结果对皖江流域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以及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0.
聂云举  汪斌 《价值工程》2014,(29):97-98
本文阐述了金沙江中游水电站建设中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该区域电站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