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5篇
  免费   302篇
  国内免费   31篇
财政金融   509篇
工业经济   42篇
计划管理   1154篇
经济学   246篇
综合类   472篇
运输经济   5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228篇
农业经济   47篇
经济概况   163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244篇
  2011年   293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41.
审计项目质量责任追究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审计项目质量责任及过错追究制度制定的制定依据、具体内容、责任追究时应注意的问题。指出审计项目质量责任及过错追究制度的核心是要明确审计项目质量责任、落实过错责任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42.
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要确定具体审计目标,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学会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和审计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43.
让外部股东掌握独立审计的委托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让外部股东掌握独立审计的委托权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外部股东掌握独立审计委托权不仅可以提高独立审计的质量,而且可以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在股权分置改革中推行的股权分类表决机制和逐步完善的独立董事制度为让外部股东掌握独立审计委托权提供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44.
开展效益审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责和优势所在。通过效益审计的国际比较分析,以便在我国更好地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完成国家审计署要在今后五年全面推进效益审计,到2010年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效益审计方法体系的目标。  相似文献   
45.
针对国际工程项目承包风险评价问题,构建了国际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证据理论与模糊综合评价相集成的国际工程承包风险评价方法.首先利用证据理论对国际工程项目承包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降维;然后把降维后的指标数据输入到模糊综合评价,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做出判断;最后用该方法对某国际工程项目承包风险进行评价.实证研究表明,该方法应用到国际工程项目承包风险评价是可行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46.
税务行政程序不应建立严格证据排除规则,以侵权或违背程序正义方式取得的非法证据应当排除。税务行政程序证明责任主要由税务机关承担,税务机关依职权调查案件事实和收集证据。行政相对人承担部分证明责任,有提供证据的权利和责任。税务行政程序应采用职能分离规则和案卷排他性原则。  相似文献   
47.
刘君 《价值工程》2007,26(6):140-143
审计收费在独立审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联系审计服务供求双方的桥梁。首先全面介绍了我国独立审计收费普遍较低的现状;然后深入分析了会计师事务所之间、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在审计收费方面的博弈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规范我国的独立审计收费,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8.
王铁萍  田云玲  姜豪杰 《价值工程》2007,26(12):100-102
运用logistic多元回归方法,设置了两个考察变量和十一个控制变量,检验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与审计质量成反比的假设。  相似文献   
4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的复杂化,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运而生。本文从审计风险模式的演变入手,从审计准则和审计实务两个方面介绍了风险导向审计的最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50.
After more than 50 years of self‐regulation of the US auditing profession, the 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 (SOX) created the 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Board (PCAOB) as a quasi‐governmental entity with statutory authority to inspect accounting firms that audit public clients. The frequency of this inspection is annual or triennial, based upon the number of public clients the firm audits. We examine the effects of these two levels of inspection frequency on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 and audit fees for clients of small and midsize public accounting firms. Our findings provide evidence of significantly higher audit quality and audit fees for clients of annually inspected firms relative to clients of triennially inspected firms. These findings are robust to auditor‐client alignment analyses,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time‐series analyses, examination of firms that have changed from triennial to annual inspection, and particular examination of firms with inspection deficiencies. Overall,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two‐tier frequency system of PCAOB inspection may have also resulted in two‐tier audit quality and audit fee systems for small and midsize public accounting firms, with more frequent inspection leading to more rigorous and informed auditor decisions. We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of our results for the Board and the profession at lar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