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5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8篇
财政金融   175篇
工业经济   58篇
计划管理   188篇
经济学   123篇
综合类   102篇
运输经济   3篇
旅游经济   33篇
贸易经济   206篇
农业经济   7篇
经济概况   6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0 毫秒
31.
20世纪中期以来,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伴随半个多世纪的争议与讨论,企业应该履行社会责任的观念得到广泛认可,但碍于其所需付出的成本,管理者却普遍缺乏动力。以往的研究虽然致力于在企业社会责任和经济绩效之间建立相关关系,但结论并不一致,其原因主要在于二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尚未揭示出来。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不仅不是企业成本的沉重负担,反而是构成企业价值创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对当前价值、未来价值和潜在价值的作用机理,提出了一个三维价值创造的概念模型,将该领域研究的零散内容系统化,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履行社会责任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2.
公司丑闻、声誉机制与高管变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2003~2008年发生丑闻的公司高管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作为非正式制度约束的声誉机制对高管变更的影响。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公司业绩、董事会特征以及股权集中度并不能有效解释丑闻公司高管变更的原因。相反,声誉惩罚却显著提高了丑闻公司高管变更概率,并分别将这些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变更的概率至少提高了8.02个百分点和2.46个百分点。进一步研究还表明,声誉惩罚显著降低了丑闻公司董事长变更后继续担任公司其他职位的概率。研究结论证实,在转型期的中国,作为非正式制度约束的声誉机制能够在改善公司治理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3.
武晓君  李延喜 《技术经济》2011,30(10):114-119
根据"中国最佳雇主Top100"的排名结果,采用统计方法将声誉排名量化,并以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资产收益率作为上市公司效益的代理变量,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利用样本上市公司的数据,对公司声誉和公司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显示:公司声誉可促进公司后期效益的提升;获得声誉的公司的盈余持续性较强;声誉能够降低公司后期财务效益对前期财务效益的敏感程度和依赖性。  相似文献   
34.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moderating role of culture and relationship ag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stomer-based corporate reputation (CBR) and customer loyalty using data from two service contexts (retailing and fast-food restaurants) in three countries (France, the U.K., and the U.S.) that differ with regards to two cultural values—uncertainty avoidance and time orienta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CBR has similar effects on affective and intentional loyalty in all three countries. However, culture interacts with relationship age, such that relationship age magnifies the effect of CBR in France, while relationship age suppresses CBR's effect in the U.K. and the U.S. The authors provide explanations for these effects based on cultural theories. Managerial and research implications are developed.  相似文献   
35.
Recent corporate reputation research focuses on customers as an important stakeholder group for whom firm reputation matters. The authors hypothesize that customer-based corporate reputation (CBR) may affect customer citizenship behaviors (CCB) and that both commitment and loyalty mediate the CBR-CCB relationship. The tests of the hypotheses use a sample of 583 service customers who evaluate the reputation of service firm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commitment and loyalty medi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BR and one type of CCB, that is, helping the company. The authors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for market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36.
应用Hotelling模型解释医药零售企业选址问题,将商誉变量引入Hotelling模型来分析两家医药零售企业在同一线性市场的选址竞争策略。模型分析表明,当两家药店商誉相同时,同时进入线性市场的两家药店将选址于线性市场的两端;当两家药店商誉不同时,商誉较高一方将选址与线性市场的中央,而商誉较低一方则将选址于线性市场的两端。  相似文献   
37.
在阐述会计师事务所的年度收入、分所数量、从业人数、从事审计行业的数目及地域分布的基础上,运用SPSS将上述因素与事务所的行业专门化程度进行实证分析。指出会计事务所从事专门化经营的相关因素及其相关程度,旨在对事务所如何实现行业专门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8.
通过对我国252家沪深上市企业的实证检验,研究在保荐承销制下我国承销商声誉在IPO抑价中的有效性。得出结论:在保荐核准制下我国承销商声誉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其次,作为询价制度体现的网下配售比例在中小板块发挥作用,肯定了其在提高发行市场效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本文以2003--2011年我国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市场声誉和信号传递的角度,对上市公司财务重述与审计师变更问题予以分析和解答。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非财务重述公司而言,财务重述公司更可能变更审计师,且变更概率与重述的严重程度显著正相关,此外,就变更审计师的公司而言,财务重述公司比非重述公司更可能从小所变更为大所或在平级所之间进行变更。在此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0.
Brand relationships through brand reputation and brand tribalism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academic research on branding of consumer products and services is increasingly considering the degree of connectedness between consumers and brands as a key issue of investigation. The literature in this area investigates the nature and the strength of the relationship that consumers develop with brands, as well as the trend of joining brand tribes or brand communities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and share with others their feelings towards and preference to brands. However, the impact of the overall perceptions of the brands in the form of its reputation and brand tribalism on brand relationships is so far unexplored i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Using data collected from 912 respondent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long term brand reputation and brand tribalism on the strength of brand relationship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brand tribalism is a better predictor of the strength of brand relationships than the long term brand reputation itsel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